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第5517期
本报记者 李乐乐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漯河市水利局了解到,漯河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水资源管理成效不断提升,2023年,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市委书记秦保强、市长黄钫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地下水管理、“四水同治”、“五水综改”、农村供水保障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漯河市还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深化地下水整治专项行动专班,纪检、督查、公安、水利等部门密切合作,将地下水整治工作纳入周交办、月讲评的重要内容,推动地下水管理向纵深开展。
据了解,漯河市水利局积极推进水源置换,探索地下水“网格化﹢行业”监管模式,打造地下水网格化管理试点,提升水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扎实开展地下水管理“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和地下水整治“回头看”活动,建立有奖举报、典型案件曝光、签字背书、企业依法用水承诺、责任倒查、周通报等机制。
“漯河市指导全市行政区与功能区签订水行政执法委托书,实现执法监管全覆盖。制定出台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地下水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建立地下水‘双控’、水位通报约谈、考核评价等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推动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漯河市水利局局长赵力伟说。
漯河市发动行业部门、乡镇、街道等多方力量,对全市所有单位、企业、居民小区、大型商超、宾馆酒店、洗浴场所、畜禽养殖、在建工程项目等用水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各类行业3万余户;对13个行业分专题、分行业开展深化整治和“回头看”,共排查单位企业3675家。
与此同时,漯河市不断强化执法监督,环保、城管、税务、畜牧等部门联合打击违法取用地下水行为,立案48起,处罚追缴税款203万元,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件6起,对违规取用水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地下水水位下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漯河市先后谋划水利项目24个,并以“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为统领,协同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引澧入颍等重大工程建设,增添了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漯河市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市年用地下水超过5万吨的企业全部实现在线实时监控,4个县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创成省级节水型载体62个,命名市级节水型载体167个、县级节水型载体196家。
“创新驱动发展,实干铸就实绩。漯河市沙澧河获评水利部淮河流域首批幸福河湖,创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河长制’考核获全省第二,‘四水同治’、农村供水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赵力伟介绍道,“通过强化节水、科学引水、高压治水、有序换水,漯河市地下水生态越来越好,人民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