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点
中国水利报:中原水利更出彩 浓墨绘就新画卷

发布单位:发展研究部

时间:2024-01-11

点击数:


  中国水利报 2024年1月11日 第5492期

  □国立杰 李乐乐 彭可

  2023年第一季度112个重点水利项目集中开工,第四季度84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贾鲁河综合治理、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北岸灌区、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等项目建成达效,出山店水库工程喜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益人口达3050万……

  2023年,乘着国家发展的快车,河南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各地踔厉奋发、昂扬奋进,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五水综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中原大地,大坝高耸,堤防横卧,气贯长虹的水利工程,一座座巍然屹立。黄河浩荡奔涌,清水永续北送。层峦叠翠,溪河纵横交错;山水相融,尽显诗情画意。水利事业与民生同频、与时代共振,日益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惠民兴业,谱写了新时代出彩水利华章。

  大国重器:国家战略扎实落实

  中原大地,黄河哺育。依偎黄河的河南,受黄河滋养,与黄河共生。

  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河南水利系统落地落实,持续打造黄河供水区“一轴两翼三水”(以黄河干流为主轴,以沿黄南、北两岸输水通道为两翼,统筹黄河水、外调水、本地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河南省水利系统全面贯彻黄河保护法,突出抓好防洪保安、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水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任务,启动“一干四支”(黄河干流,伊河、洛河、沁河、金堤河)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段建设,配合推进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出了河南水利贡献。

  大国重器,蜿蜒盘踞;丹江碧水,浩浩北去。河南地跨四大流域,不但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既是“大水缸”,也是“水龙头”。

  截至2023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9周年,累计向河南省调水208亿多立方米,濮阳、鹤壁、许昌等市实现南水北调水全域覆盖,全省受益人口达3050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河南省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水源区及总干渠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抓好丹江口库区“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2024年,我省将完成编制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提升规划,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寺、鱼泉、沙陀湖等调蓄工程前期工作。”2023年12月12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以下简称“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表示,2024年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工程建成通水,商丘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南水北调工程受益人口达到3500万人。

  中原水脉:现代水网加快构建

  2023年12月26日,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试通水仪式在济源市轵城镇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庄渡槽工程现场举行。历时4年3个月,该工程顺利实现了试通水。沃野之上,一条蓝色动脉横亘,崭新的渠道,奔涌的水流,宛如玉带。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构建黄河流域“一轴两翼三水”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亲自点题并指示河南省“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河南水网肩负着保障京津冀供水安全,保障黄河、淮河及海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责任,是“四横三纵”国家水网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政府批复了《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河南省要加快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现代水网体系。

  据了解,“八横六纵”是河南省现代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其中,八横,即黄河、淮河、沙颍河、洪汝河4条自然水系,南水北调豫北供水、郑州都市圈供水、引黄入卫(西霞院—卫共)、大运河(伊洛河—通济渠)4条输水通道,共同构成8条东西向重要输排水通道。

  纵横交错,水网初成。六纵,即唐白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引黄入冀补淀、引江济淮、小浪底南北岸、淮水北送—引黄输水通道,构成6条南北向重要输排水通道;四域贯通,即以“八横六纵”主骨架为基础,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黄河、淮河等上联国家水网;通过拓展输配水通道下接市县水网,实现四个流域互联贯通,长淮黄海“四水”调配。

  构建水网之“纲”。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重点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灾后治理标志性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主体工程建成并试通水,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卫河共产主义渠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周商永运河工程规划已编制完成,淮水北送工程正在开展专题研究。

  织密水网之“目”。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重点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年度任务按期完成;濮阳、鹤壁、许昌等市实现南水北调水全域覆盖,驻马店市、新乡市等县区一批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建成通水;郑开同城东部供水正在加快建设;解决商丘、周口等市水资源短缺的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前坪、出山店、故县、引丹二期等新建大型灌区工程可研报告均已编制完成。

  扎牢水网之“结”。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调蓄工程为“结”,重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出山店、前坪水库验收投用,宿鸭湖、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及袁湾水库、汉山水库正在加快实施,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可研报告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河坡洼地蓄滞洪区建设按照年度计划有序实施。

  目前,河南省聚力水网建设抓项目。“我们编制完成《河南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滚动开展‘三个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力争年度水利投资不少于600亿元,‘四水同治’投资不少于1200亿元。同时,加快争取并实施国债项目;加快建设袁湾、汉山水库等工程,力争开工昭平台水库扩容、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等10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开展合河水库、晏河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在新闻发布会上,申季维介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省水利系统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以“八横六纵、四域贯通”为主框架,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人民至上:民生水利兴农惠民

  治水兴水,既要兴水利,也要除水害。

  水利工程运行平稳、有序调度,共渠西蓄滞洪区(下片)启用,良相坡滞洪区群众有序转移但成功避免启用……通力奋战的水利人,取得了2023年夏天水旱灾害防御的阶段性胜利。

  面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严峻形势,河南省水利系统紧急动员,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记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门的天职,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在抗洪抢险一线彰显了水利人的担当。

  “树牢‘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科学精准调度,有效防范应对15次较强降雨过程,全省无水库垮坝、无河道决堤、无人员因洪灾死亡。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汛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8.7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增加60%,为冬春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在新闻发布会上,申季维说。

  202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位,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灌区是关键。汩汩清泉沿着渠道淌进田间地头,淌进干渴之城的供水厂,更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2023年春灌、秋灌、冬灌期间,河南省水利系统科学调度水库、河道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累计供水45.3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646万亩,补源面积471万亩。

  多年来,河南省先后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修建水库而搬迁的移民也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省共有水利移民210万人,是全国水利移民大省。

  平顶山市宝丰县马川的飞地置业、焦作市温县中药材种植加工、新乡市辉县的蔬菜大棚香菇种植、南阳市唐河县特色种植业……通过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三化”式发展模式,河南省持续在发展移民产业上下功夫,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物业经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移民增收渠道,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省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是移民后扶政策实施前的20倍。移民村产业兴旺,移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农村饮水安全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河南省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逐工程全覆盖排查,坚持问题动态清零,农村供水保障更加有力。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119处,受益人口7600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4%,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6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

  河南省水利厅推广供水工程规模化、建管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四化”模式,全省94个县市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建成水厂60处,受益人口1200余万,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清洁水”。

  生态嬗变:绿水青山扮靓中原

  在洛阳市孟津区的瀍河故道上,蓄满黄河水的瀍源生态水系公园在秋日雨后一片葱绿,空气清新。“以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河沟,水质差、水量小,完全没有美感。现在水量多了,水质也清了,成为家附近的一处休闲景观,而且一年四季都有花草。我们吃完饭就来走走转转,心情可好了。”附近居民艾志娟满脸洋溢幸福的笑容。

  既护住一方水土,也富了一方乡亲。近年来,河南省各地以清洁小流域、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提升水土保持建设成效。

  河南省水利厅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完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67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6.2万亩,淤地坝除险加固37座,新建淤地坝4座,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高度,先后5次发布总河长令,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位推动工作,建立责任体系,组织河湖问题专项治理,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省河湖生态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转变。

  7年来,全省设立省市县乡村5级河湖长5万余名,构建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护新格局,推广应用“河长﹢”工作机制,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加强流域协作、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在全省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据了解,2023年,河南省7条河流启动母亲河复苏行动,淮河流域建成了平顶山湛河、驻马店确山县臻头河、信阳光山县潢河等6条幸福河湖。同时,河南省将验收10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10条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河段、150条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建成河段长度超过1000公里。

  越来越多的河湖正在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人民群众对美好河湖生态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红旗渠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直激励着河南水利人。弘扬红旗渠精神,推动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全省水利系统将抓协调、促落地,破难题、抢进度,着力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筑牢畅通国家水网(河南段)主骨架和大动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水同治’,纵深推进‘五水综改’,坚持‘项目为王’,以重点水利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申季维说。

      中国水利报:中原水利更出彩  浓墨绘就新画卷


  本版图片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发展研究部提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