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 2023年5月13日 第5324期
前坪水库移民安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出山店水库移民成为全国新时代高质量移民安置典范;全省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全省153个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建设全部完成并初见成效……2023年,河南省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邹庄移民村视察时指出“吃水不忘掘井人”,移民就是“掘井人”,强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并在5月14日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移民工作面向广大移民群众,涉及千家万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自2021年以来,河南省移民工作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把党的执政理念落实到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各项工作中,实现征迁安置保障有力、乡村治理亮点突出、移民发展成效显著,推动移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以点带面 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走进邹庄村,扑面而来的是各种花香,映入眼帘的是连成排的村民房屋,白墙红顶,掩映在花草中。55岁的邹会议刚刚从地里回来,额头上的汗珠还未落。他说,他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了甜叶菊,预估每亩收入能有3000多元,家门口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邹庄村为代表,南阳市卧龙区杨营移民新村的厨房电器、宛城区大石桥村的艾草加工、邓州市北王营社区的大棚蔬菜等产销两旺……南阳市92个移民村,累计引进87家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发活力增后劲。夏日里的移民村,生机勃勃,处处展现着拼经济、拼发展的立体图景。
南阳、三门峡等市的飞地经济,洛阳、信阳等市的乡村旅游,郑州、平顶山等市的现代农业,移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并取得明显成效。
河南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移民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估达1.79万元。
除此之外,河南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实施带动移民发展,通过月通报、现场检查、视频会议、项目推进会、约谈等措施强力督促,实现后扶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进度得到明显加快。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后扶项目资金支付率较2021年同期增长5.4%。同时,河南还坚持产业带动,指导地方集中力量,发挥资金集约效益。移民产业项目投资比例逐年提高,物业经济、飞地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移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以文化人 构建文明乡村
在信阳市罗山县灵山镇移民新村,当地建成彭庄、袁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村民书屋为载体,围绕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邻里和谐等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4次,引导移民群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灵山镇也将爱国守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引导移民群众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摒弃不良习俗,定期召集党员、乡贤代表、移民群众开展孝老敬亲“饺子宴”,组织开展爱心义诊,推动营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氛围。
坚持基层治理和乡风建设同步推进,并与基层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完善“三会”(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制度,扶持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河南先行开展的153个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如今大部分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全省以此为示范,带动美好移民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产业更兴、环境更美、乡风更优、治理更好的移民村。
据悉,郑州市新郑市观沟村、荥阳市李山村等多个移民村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生态文明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称号。全省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移民村有49个,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移民村有213个。
智志双扶能致富。在信阳市明港镇清淮移民村,当地引进汴绣公司建立刺绣培训基地,参加首期培训的30多名绣娘已顺利结业,并取得初级绣娘资格。2023年,明港镇又加大参培学员扶持力度,每月为学员发放500元培训补助,在培训基础针法的同时,通过与学员签订订单合同方式以工促训。目前,37幅绣制完成的订单作品《满园春色》通过了商家验收,绣娘们在家门口就可创业增收。
据统计,2022年,河南举办了全省移民干部政策法规、后期扶持工作培训班,集中培训了移民安置、后扶政策、乡村振兴等知识,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移民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移民就业产业能力不断提高。
河南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新建水库移民村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移民家园。
打牢基础 保障水利事业
河南省现已完成贾鲁河综合治理等12项工程停建令发布、袁湾水库等14项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查工作,并报省政府发布审批;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贾鲁河综合治理项目3.4万亩征地任务,创造了征地新速度。河南各地扎实做好征地移民各项保障工作,为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过去的一年里,河南省共完成征地6.2万亩,搬迁群众1761人,完成征迁投资31.1亿元;十大水利工程和袁湾水库、汉山水库、贾鲁河治理等13项重大工程累计移交建设用地15.5万亩,搬迁群众2759人,完成征迁投资79.1亿元。
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河南持续强化移民安置工作监督检查,对贾鲁河综合治理、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7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多次现场督查,确保实施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此外,围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河南扎实开展中线工程征地移民竣工决算编报、地质灾害防治、移民后续发展等工作,着手编制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村振兴暨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省完成了包括库区移民、陶岔渠首、总干渠和董营副坝征迁4个项目的竣工决算编报工作,涉及搬迁移民群众21.3万人、近百个会计单位,总投资454亿元。
“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和视察河南重要指示的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开展移民增收扶持和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供给水平。”谈到未来移民发展,河南省水利厅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