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1230934号提案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0-12-30

点击数:


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十二 届河南省委员会

 三 次会议 1230934 号提案

提 案 者:于鲁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 名 者:

题 目:关于推进我省黄河流域四水同治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交省水利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办理

202001








 黄河过境我省8市26县(市、区)、河长711公里,过境距离长、流域面积大,使得我省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如何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指导下,系统有序推进黄河流域“四水同治”,解决黄河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管理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化利用不足、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等水资源问题,建议立足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统筹调配与高效利用体系。省辖黄河流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由于天然来水量受限和下游用水量增加,缺水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2018年省辖黄河流域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环境用水分别占流域总用水量的53.65%、23.02%和23.33%,用水结构和方式不尽合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约用水不足,难以保障必要的生态用水。建议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流域、区域层面的“供-用-耗-排”进行深入分析,实行区域水资源总量控制,以龙头企业带动工业节水、以农田水利现代化带动农业节水、以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带动非常规水开发利用、以典型示范带动全社会节水;建立常规、应急、补充、备用四级水源体系,完善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机制,建立雨水蓄滞处理利用系统,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和年内水资源不均衡问题,让水灾害之害水成为水生态之益水。

 二、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系统性不足、水环境质量不稳、干支流水质差异大等水环境问题,建议加强流域“点-线-面-管”综合系统治理模式的应用,实现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省辖黄河流域27个国省控制断面近3/4水质满足III类要求,干流已稳定达到甚至优于III类目标,但部分支流如金堤河、西柳青河、蟒河等水质较差,部分时段呈现劣V类。而现有水环境治理模式未能充分考虑上下游、各部门、各要素间的相互依存、制约问题,建议对水质较差的支流,以国家重大水专项清潩河课题产出的流域“点-线-面-管”综合系统治理模式,抓“点源”、控“面源”、调“线源”、细“管理”,“点-线-面”三位一体、管控结合提高治理效能。针对点源,最大限度削减工业污染,强化工业废水稳定达标监督,加强城市雨污分流,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针对面源,以节水节肥节药实现农业种植清洁化,以分区分类分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从岸上岸坡岸下提升面源生态拦截与净化高效化。针对线汇(河道)分控制单元精细界定不同河流功能、制定管控策略,通过生态修复与恢复实现生态增容;针对管理实施多目标多部门联动决策,促进点、线、面各方面措施规范化、实用化。

 三、针对流域人工干扰严重、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水生态问题,建议以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质改善-功能恢复-自然均衡”三阶段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水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和功能恢复。黄河流域承担大规模的外流域调水任务,加上部分支流拦河构筑物影响,河道径流受水量调度高度影响,生态功能受到一定影响;遥感分析数据表明,2016年黄河流域湖泊湿地面积较1980年下降13%,受水量生境萎缩影响,流域生物多样性降低。建议以国家重大水专项清潩河课题提出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质改善-功能恢复-自然均衡”三阶段理念为指导,加强治水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开展精准合理确定流域各控制单元所处阶段划分工作,有序精准推动对应阶段相关措施的实施,对达到了IV~V类水质的水体以功能恢复为主,实施河道入河排污口优化、闸坝优化调度、水动力提升、微生境改善、功能群投放等促使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措施,构建完整水生态系统结构;对达到I~III类良好水体水质要求、尤其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河段,以控制人为干扰为主,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水体自然均衡。

   四、针对流域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水害隐患仍存等水安全问题,建议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构建安全绿色现代化的水灾害防治体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水沙调控体系不够完善,河道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悬河”,如新乡市河段现状河床高于地面20米,开封段河底高程高于地面4-6米,同时河南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动荡,主槽摆动频繁,防洪形势严峻。建议构建安全绿色现代化的水灾害防治体系,一是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二是立足应对极端干旱和特大暴雨洪水,实施预防为主的方略,通过生态屏障建设坦化洪峰,海绵城市农田建设蓄滞洪水,修建水库调蓄洪峰流量,全河调度缓解洪峰,宽河固堤蓄滞洪水。三是建立灾害预警指挥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27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93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