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河南省水利厅 成文日期 2025年7月18日
标  题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308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文字号 豫水办函〔2025〕7号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1日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308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5-08-21

点击数: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3308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张歌、张国晓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建设中国水利工程科技馆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省水利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世纪50年代,林县领导和群众下定决心,引来漳河水,灌溉百姓田。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破土动工。之后,“引漳入林”工程被正式命名为“红旗渠”。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自此,林县人民结束了干旱的历史,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更是一面旗帜,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依托水利工程,红旗渠如今已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23年年初,红旗渠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

河南依靠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省级水情教育基地等阵地,通过各种教育和实践手段,普及国情、省情、水情基本知识,省水利厅早在2017年3月就出台《河南省水情教育基地设立及管理办法》,结合水文化保护传承节点,建设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水情教育基地。河南将水情教育基地分为工程设施和场所两大类,依托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灌溉节水工程、其他民生水利工程设施等,设立了一批工程设施类水情教育基地,红旗渠水情教育基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我国治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科技元素十分丰富。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出山店水库大坝填筑无人驾驶智能碾压系统成功运用,河口村水库高塔架混凝土垂直运输等难题迎刃而解,引江济淮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能级提升。目前,省水利厅正在积极推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组织开展省级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征集展示,加大对全省水工程时代背景、科技成就、文化底蕴、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文化要素的挖掘整理,进一步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为其他水工程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在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安阳,建设中国水利工程科技馆,能够让公众深度领略水利科技魅力,实现融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省情水情教育功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安阳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同时,安阳处于海河流域,境内有洹河、漳河等多条河流,水资源相对丰富,且在历史上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便于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有利于水利工程科技馆的传播和发展。二是水利文化底蕴深厚。安阳治水历史悠久,依洹而居,因水而兴,古有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近有红旗渠、跃进渠兴建,以及南水北调总干渠穿漳工程等,形成了贯通古今、底蕴深厚的水文化传承体系。特别是红旗渠,不仅是一条石砌水渠,还是一条生命之渠、生态之渠、精神之渠、文化之渠。三是水利实践案例丰富。如红旗渠,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水利工程博物馆。渠首、干渠、支渠、分水闸、渡槽、隧洞等各种水利设施一应俱全,为中国水利工程科技馆提供了丰富且真实的实物案例。四是工作基础较为扎实。安阳市大力实施红旗渠精神传承工程,开展抢救性史料挖掘,采访了1000名修渠建设者,留存了700余份珍贵视频资料,并高标准建成红旗渠精神史料博物馆。同时,高标准打造了红旗渠水情教育基地,建设了跃进渠水情教育基地、节水水情教育基地、滑县古镇水情教育基地等,正在积极推动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水利遗产等。

目前建设中国水利工程科技馆,还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一是资金投入方面。建设水利工程科技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中国长江博物馆,规划总投资15.5亿元。二是资源整合方面。全面展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需要整合大量的历史资料、实物、图片等资源,协调难度较大。三是专业人才方面。水利工程科技馆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水利专业知识与科普教育、展览策划等多方面专业人才,目前在科技馆的规划建设、展陈质量、科普活动开展等方面人才还比较短缺。省水利厅在拓宽资金渠道、人才培养与引进、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联合省委宣传部、安阳市进一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是加强宣传推广。高质量打造宣讲队伍,成立“红旗渠精神”宣讲团、“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基因”宣讲团等,开展主题宣讲,通过图片展示、专题宣讲、实物陈展等方式,宣传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二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依托国家、省级项目,系统梳理红旗渠精神系列重点选题。结合市水利志编撰工作,深入挖掘本地水利工程(如水库、灌区、水闸等)的历史、技术和文化价值,聚焦地方治水实践(如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等)等资料。三是打造文艺精品。依托红旗渠丰富的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不同体裁、题材、形式、风格的宣传产品,出版相关水文化书籍。

感谢您对我省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5年7月18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