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点
中国水利报:从蓝图到实景 谱写中原水润民生华章

发布单位:发展研究部

时间:2025-01-14

点击数:


  中国水利报 2025年1月14日 第5736期

  河畅其流,水复其清;成其水网,惠泽民生。

  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639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河南被确定为省级水网先导区,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争取增发国债水利项目418个、260.3亿元,居全国前列,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均达到100%;南阳市完成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工作第8次荣获A级优异成绩;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均被财政部、水利部评为“优秀”等次;豫剧《大河安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红旗渠、贾鲁河综合治理2项工程入选水利部第五届水文化与水工程有机融合案例……

  一串串亮眼的成绩单,是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这是中原盛世治水的新蓝图,亦是中原幸福安居的新画卷。2024年,河南水利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深化水利改革,谋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擘画蓝图 江河战略落实处

  2024年12月12日,是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十年来,河南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守好一库碧水,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轻轻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甘甜的水流了出来。“现在自来水管接到家里,做饭烧水再也没有水垢了,水也变得好喝了。”范县白衣阁乡甜水井村的村民苗静笑着说。这甘甜的水不仅滋润了她的生活,也标志着甜水井村终于告别了几十年的“苦咸水”历史。

  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河南有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承接南水,受益人口已达3500万人,其中郑州、焦作、新乡、濮阳等市拥有黄河水与丹江水的双水源储备,供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年来,水质始终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通过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多座城市生活用水实现了以南水北调水为主、黄河水等地表水为辅、地下水应急的多水源保障格局,大幅度提高了受水区居民的用水安全,受水区群众实现了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

  “我们加强配套工程运维管理,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让中原儿女喝上了优质甘甜的丹江水。”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主任岳玉民说。

  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推动了河湖生态环境的复苏,城乡河湖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勃勃生机。

  这是河南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的十年,是群众饮水安全不断强化的十年,是河湖生态环境不断美化的十年,是南北经济循环不断畅通的十年。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支撑了河南沿线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助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在更高层面、更广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

  南水永续北送,黄河浩荡奔涌。中原大地,受黄河滋养,与黄河共生。

  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河南水利系统落地落实。

  2024年,历时4年多建设的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进入了预验收阶段。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涉及河南省4个市县,灌区灌溉面积51.7万亩。

  小浪底北岸灌区供水范围地处丘陵地带,也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灌溉用水长期不足。“一期工程主要是城市供水,二期工程是农业灌溉用水。工程建成后将在灌区形成水网,灌溉用水实现灌区全覆盖。”河南省海河流域水利事务中心副主任胡高坤说。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河南省建成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等2个大型灌区,加快推进50处“十四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3万亩。

  纲举目张 纵横有结成水网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亲自点题并指示河南省“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河南水网肩负着保障京津冀供水安全,保障黄河、淮河及海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责任,是“四横三纵”国家水网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加快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现代水网体系。

  2024年10月21日,黄河北岸又一条清水走廊——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正式试通水。

  这是河南省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取得的又一硕果,标志着西霞院总干渠具备向下游灌区补水的能力,掀开了河南水网建设新的一页。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构建完善河南省现代水网体系的骨干工程和战略工程。

  “工程建成后,年引黄总量2.13亿立方米,新发展灌溉面积31.18万亩,为下游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面积达140.1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4.1亿斤。”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主任卢凤民介绍道。

  2024年,河南省成功创建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南阳市创建市级水网先导区。以水网先导区创建为抓手,河南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郑开同城供水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达效。

  2022年7月,河南省政府批复《河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河南以国家骨干网为依托,以黄河、淮河等重要河流及南水北调总干渠、引江济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北汝河、涡河等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跨地市的输配水通道为“目”,以众多水库、南水北调和引黄调蓄湖库、大型闸坝等控制性工程为“结”,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河南现代水网总体布局。

  纲举目张,强链联网。河南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积极推动水网建设,水网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七横五纵、四域贯通的现代水网格局。

  烟波浩渺,山水相融。坐落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干流上的白龟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为一体的大(Ⅱ)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60多年来,白龟山水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因超期服役而渐显“疲态”。

  “2021年11月,白龟山水库大坝被综合评价为‘三类坝’,之后水库只能降低水位运行,兴利效益大大降低。”白龟山水库运行中心主任赵东城介绍,虽急需除险加固,但资金来源却是难题。

  借助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东风,2024年1月5日,河南省财政厅对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下达增发国债补助资金4.71亿元。6月13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给予批复,项目投资9.93亿元,总工期28个月。

  项目成功批复,建设马不停蹄。2024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工程已经进展过半。白龟山水库运行中心副主任罗福生表示,2025年汛前泄洪闸基本具备洪水过流条件。

  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河南省全力推动国债项目建设进度的一个代表。通过不懈努力,河南积极争取增发国债水利项目418个,共计260.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定期调度推进、提级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困难、包市联县服务调研等方式,国债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到2024年底,418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均达到100%,圆满实现国家要求目标。

  江河安澜 民生福祉喜安居

  大雨初歇,乌云压顶。2024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位于河南省叶县的燕山水库,洪水从溢洪道汹涌而出,屹立在甘江河上的大坝,如铜墙铁壁般护佑一方安澜。

  “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上游耕地不被淹的情况下,我们使下游河道在安全流量1900立方米每秒以下,保证了甘江河、澧河的河道行洪安全,避免了泥河洼蓄滞洪区的启用,减少影响16个村1.28万人和2.05万亩耕地。”在应对7月14日—18日的一轮强降雨过程后,河南省燕山水库运行中心主任李宝亭说。

  以燕山水库精准调度为例,河南省水利厅加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前预置抢险力量、料物、设备,下足“绣花”功夫,“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地精细调度水工程,累计下达调度指令152个,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拦洪、削峰、错峰作用,有效应对14次较强降雨过程,成功抗御“75·8”以来唐河水系最大暴雨洪水,全省无一水库垮坝,无一河道决堤,无一人因洪灾死亡,重大基础设施没有受到洪水冲击。

  针对2024年5月到6月全省大范围旱情,河南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筹调度黄河水、南水北调水、水库水等各类水源,累计供水30亿立方米,保障了8898万亩秋粮及时播种,解决了6327人饮水困难问题。

  “以前碰上天气不好的时候,村里的自来水会出现水量不稳定、水质变浑浊的情况。现在不一样了,水利局给村里安装了净化及消毒设备,干净的自来水直接入户,喝着既放心又省心。”孟州市槐树乡崔沟村村民乔代角正在清洗蔬菜,看着清澈透明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他脸上满是笑容。如今,崔沟村220名村民全部喝上了“放心水”。

  农村供水,建设是基础,管理、运行是关键。2024年以来,焦作市水利局紧盯供水薄弱地区和保障率较低的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维修养护工程,通过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提升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逐步使村民从“喝上水”向“喝好水”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河南省纪委监委工作部署,河南省水利厅迅速行动,聚焦全力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坚持动态清零,加强调研督导,大力推动农村饮水问题整改,并从根本上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切实抓好群众身边饮水安全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工程规模化、建管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是河南结合省情探索实施的农村供水模式,在促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四化”模式受到通报表扬。数据显示,全省94个县(市、区)农村供水“四化”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受益人口1600万。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比例达60.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扑鼻而来的是各种花香,映入眼帘的是红顶白墙的民居、新铺的柏油马路、连排的蔬果大棚、花园式的人居环境……

  三年时间,邹庄村迎来华丽蝶变,“三线”入地、雨污分流,保洁队全天候保持村子干净卫生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淅川县搬迁的16.54万库区移民如今已深深融入了河南省6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的208个移民新村,实现安居乐业。

  “我省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美丽移民村建设步伐,打造了一批环境美、乡风优、治理好的南水北调美丽移民村,示范引领移民村全面发展。”河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中原大地,新生的移民村、移民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村民书屋为载体,围绕勤俭节约、诚实守信、邻里和谐等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移民群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生态嬗变 美丽中原焕新颜

  春日里,在洛阳市嵩县城关镇叶岭村山腰处眺望,层层叠叠的梯田蔚为壮观,手扶拖拉机隆隆驶过,开出一道道沟槽,乡亲们紧随其后,种下丹参。

  “从2022年10月开始,我们共在叶岭片区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3000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年均减少土壤流失6000吨。”洛阳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科科长朱彦宝介绍道。

  以叶岭村为代表,河南省加大力度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8平方公里、坡耕地改梯田5.57万亩,新建、除险加固淤地坝13座。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省级水土保持厅际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河南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

  绿水青山,山河锦绣。在洛阳市孟津区的瀍河故道上,蓄满黄河水的瀍源生态水系公园在秋日雨后一片葱绿,空气清新。“以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河沟,水质差,水量小,现在水量多了,水也清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有花草。我们吃完饭就来走走转转,心情可好了。”附近居民幸福地说。

  以大力实施河湖长制为契机,河南省已完成3条(段)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成12条(段)淮河流域幸福河湖,61条(段)省级、343条(段)市县级幸福河湖,幸福河湖建设全面发力。

  2024年,河南省委书记、省长联合签署第6号总河长令,在全省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工作,保障河道行洪通畅、水库功能有效发挥、流域防洪安全。

  河南19位省级河长带头巡河30余次,带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35万余次,处置各类河湖问题1.6万余个;在南水北调干渠等3个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19个大型灌区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进一步拓展河湖长制管护范围;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湖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既护一方水,也富一方人。越来越多的河湖正在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人民群众对美好河湖生态的满意度持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漯河市,当地发动行业部门、乡镇、街道等多方力量,对全市所有单位、企业、居民小区、商超宾馆酒店、畜禽养殖、在建工程项目等用水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各类行业主体3万余户;对13个行业分专题、分行业开展深化整治和“回头看”,共排查单位企业3675家。多部门联合打击违法取用地下水行为,地下水水位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省委印发水资源刚性约束职责清单,并将水资源刚性约束纳入省委督查台账。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6095个规模以上非农用水户、104个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实现在线计量,累计办理取水许可电子证照7.01万份。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较上一轮地下水超采量减少6600万立方米。实施16个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压减地下水4550万立方米,与治理初期相比,全省地下水年开采量减少28.26亿立方米,浅层水水位上升3.68米,中深层水水位上升5.24米。

  “2025年,河南省水利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紧扣治水主要矛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全面提升河南水安全保障能力。”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说。

      中国水利报:从蓝图到实景 谱写中原水润民生华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