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1321057号提案
题 目: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提案
水资源短缺问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和短板。我省黄河流域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先天不足”、利用效率“后天不高”、工程性缺水广泛存在等现实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资源“先天不足”长期存在。从先天看,我省黄河流域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沿黄的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等城市多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00多m3,远低于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900m3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1000m3的紧缺标准,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区域。而且我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后天不高”。一些地区和行业水资源利用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大与水资源趋紧的局面长期存在。农业“大水漫灌”现象仍然存在,工业高耗水项目多、水污染屡见不鲜,地下水超采严重,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不足,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消耗着宝贵的水资源。
三是“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工程性”缺水问题是制约河南沿黄地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特别是豫西的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条件较差,目前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比如洛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7.76亿m3,黄河干流年引水指标2.55亿m3,水资源相对充足,但是由于缺少引水和蓄水的骨干工程,导致水资源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多年来总指标利用率不足65%,本就不多的用水指标长期浪费。
为此,要牢固树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思路,切实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水,推动河南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走在流域前列,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做出河南贡献。
一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用足用好黄河干流分配指标。推进水资源确权和水权市场建设,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引黄调蓄体系,构建大中小微相结合的引黄调蓄工程体系,全面提高黄河水资源调蓄能力。推动引黄渠系与自然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真正留得住天上水、利用好地表水、保护好地下水。
二是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落实“四水四定”的原则,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及节水评价工作,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科学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强水源地保护,重点推进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行动,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村污水、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防范饮用水环境风险。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增效。科学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作物种植,严格控制高耗水农作物;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积极发展智慧灌溉农业,提高农业全行业灌溉用水效率。加强工业领域节水减排,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工业少耗水、排清水、循环利用水。加强高耗水项目审核,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围绕有色金属、造纸、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等耗水重点行业,健全企业用水数据在线采集,开展实时全天候监控,加强用水全过程监督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