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1,181 号
关于支持周口加大入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周口水资源概况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全市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均属淮河流域。全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52.4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周口市水资源比较匮乏,根据《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周口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2.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71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不足25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
周口市入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沙河、颍河和贾鲁河入境水量较大。根据水文实测数据分析,沙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约24.6亿立方米,颍河入境水量5.4亿立方米,贾鲁河入境水量5.2亿立方米,合计35.2亿立方米,是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2.77倍。
二、入境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为加大入境水量的利用,我市利用沙河的大路李闸、周口闸、沈丘槐店闸3级节制闸枢纽建设了大路李灌区、商水沙南灌区、项城灌区、张杮元灌区、槐店灌区;利用颍河的逍遥闸、黄桥闸建设了逍遥灌区、黄桥灌区;利用贾鲁河高集闸、扶沟北关闸、西华闫岗闸、周口闸等建设了扶沟西南灌区、赵口灌区、周口排蓄灌区等,有效利用了部分入境水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已建灌区运行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市的中型灌区虽然都实施了一批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但由于下达资金有限,工程建设只是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问题,工程先天不足、设备老化失修、灌排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要求相比,灌区工程基础设施、水资源利用和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二是入境水资源利用不充分,还存在工程短板。根据实测,在满足沙河、颍河、贾鲁河现有灌区用水和沙颍河生态基流的情况上,我市入境水资源量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但由于缺乏跨流域调水工程,使入境水量无法更好的利用。如我市的涡河流域、黑茨河流域由于降雨较少,部分中小河流非汛期经常断流,形成了大量入境水白白流走和部分流域缺水断流并存的极不合理现象。
三是水闸大多年久失修,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我市水闸众多,是全省有名的“水闸之乡”,水闸工程在水资源“蓄、引、补”的利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市水闸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时间多数已达到设计年限,多数被鉴定为Ⅳ类水闸,丧失了使用功能,影响了入境水资源的利用。
四是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供水能力小,影响了南水北调水量的利用。南水北调共分配我市用水量1.03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供水规模扩大、向农村乡镇水厂供水和地下水压采任务的加大,现有供水能力已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影响了南水北调水的利用。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1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提高现有灌区入境水资源利用量。按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快推进现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现代化进程,提高灌区可持续保障能力。
二是加大对周口新建灌区的支持,增加入境水资源的利用。支持周口新建郸城县李楼灌区、连堂灌区,淮阳区中部灌区、毛寨灌区和代集灌区,太康县符草楼灌区和板桥灌区。其中郸城县李楼、淮阳区中部、毛寨、代集、太康县符草楼和板桥灌区等6个新建中型灌区申报已入省发改委项目库,相关可研报告批复、用地审查、节能审查等前期资料已报送省水利厅审查,具备尽快开工实施条件,需要借助国家新的投资政策在资金上给予新建灌区大力支持。
三是加大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支持,补齐调水工程短板。支持周口建设沙河颍河连通工程、贾鲁河涡河连通工程和周商永运河恢复工程。其中沙河颍河连通工程可以解决沙河、颍河来水不平衡,达到相互调剂的目标。贾鲁河涡河连通工程可将贾鲁河较丰富的入境水源补充到涡河,解决涡河流域河道断流和农业生态用水问题。周商永运河恢复工程可将沙河、颍河、贾鲁河和黑茨河、涡河连通,形成周口骨干跨流域调水水网,解决黑茨河流域、涡河流域水源不足问题,具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四是加大对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的支持,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奠定基础。水闸除险加固后,可进一步完善调水体系,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充分发挥防洪、排涝、灌溉、蓄水、调水效益。根据水闸安全鉴定,我市仍有39座大中型水闸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其中25座水闸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具备尽快开工实施条件。
五是支持周口市开展南水北调10号口门输水管道复线工程建设,计划近期新增供水规模1亿立方米,解决项城市、沈丘县、西华县、商水县地下水超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