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036号建议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4-07-29

点击数: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

        1,036 号

关于引黄入卫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水资源年均总量为3.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的1/2,不足全国人均的1/10,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通过引黄入卫,利用黄河水是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市黄河流域面积较小,仅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由于距黄河引水口较远、没有引黄指标、管理机制等原因,目前我市引用黄河水较少。引用黄河水到我市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是经人民胜利渠引黄河水,通过其干支渠退水闸向卫河、共渠退水,沿卫河、共渠天然河道到达我市及豫北地区。二是通过大功灌区引黄河水,再通过金堤河到我市浚县东南部。

二、存在问题

(一)没有黄河水分配指标。没有黄河水分配指标是我市急盼解决的问题。一是制约我市现有引黄工程效益发挥。我市浚县2011年建成卫东渠灌区,设计引水能力10.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补源面积31万亩,从金堤河引黄河水进行灌溉。至今未能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与补源,我市为豫北唯一一个未分配引黄水量指标和发展引黄灌溉的地方,灌区建成后已闲置多年。二是影响我市其他引黄项目的实施。因无黄河水指标,水资源无法保障,规划的其他引黄等水利项目无法实施,使规划项目不能落地,也影响效益发挥。

(二)水资源调度机制不完善。大功灌区渠道长,控制建筑物多,跨多个行政区域,由于未建立省级专管机构,在引调水方面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目前由新乡市水利局下属的一个管理处负责跨市、县送水,管理协调用水难度较大。

(三)卫河缺少调控工程。卫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小,卫河浚县城区段缺少有效调控设施,上游来水全部自然下泄,河道水量不足,无法满足旅游通航要求。

三、工作建议

恳请省级层面统筹协调:

一是调整引黄指标。解决我市卫东渠灌区长期闲置问题,同时可利用西霞院灌区工程,通过人民胜利渠向卫河相机生态调补水,改善豫北沿卫河区域农业灌溉条件,补充地下水漏斗区。

二是完善调度机制。将包括我市在内的所有引黄区域从水资源申请、调度、管理、收费等方面,形成可实施的省级工作机制。力争尽早将卫东渠灌区纳入大功灌区统一管理。

三是支持引黄设施建设。建议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大引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规划项目实施,按照《河南省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在卫河浚县城区段建设节制闸、船闸、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发展旅游航运。

 

 

 


河南省水利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36号建议的答复.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