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水利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濮阳市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用“梭、线、尺、法”织起安全生产防护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着力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管控,扎实开展各项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以责任为梭,织好安全防护网的脉络。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守好安全生产的红线和底线。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建立健全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形成全市水利系统全覆盖、无死角安全生产责任制模式。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班子成员要切实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起领导责任,认真分析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业务科室强化专业领域日常监管,相关科室突出重要节点协调联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从上到下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清单,做到“一岗一责,岗责匹配”,构建起“人人担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责任网络,堵塞责任漏洞,消除责任盲区。
以管理为线,编好安全防护网的经纬。安全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是否抓得准、管得住。聚焦2024年全市水利行业安全,着力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运行、饮水安全保障、防溺水等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环节。要持续在安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始终把安全生产融入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水工程维护、水工程建设、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等各项工作的细枝末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打非治违”、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重点水域专项巡逻、防溺水宣传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等行动,从细微处入手,细查、细巡、细检、细看、严整,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要持续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制订完善应急抢险预案,优化调整应急专家库,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补充抢险救援物资机械,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开展队伍应急抢险救生演练,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方式叠加互补,为重要水利工程防汛调度、水利工程应急抢险救援提供坚强的支撑。要持续在智慧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全方位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调水配水智能中心、水情预测监测中心,完善防汛预报预警平台系统,强化堤防、涵闸信息系统运用,利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系数管控,力争在应对各类水安全挑战风险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持续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抓手,通过理论专题学习、专题培训、专题宣讲等形式,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要创新宣传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要坚持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水利安全生产氛围。
以标准为尺,量好安全防护网的尺度。标准与规范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导向,市水利局始终坚持学好用好《水利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导则实施,着力构建水利安全生产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以最严标准查找、识别安全风险,以最强力度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把风险隐患消弭于未萌。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勘测设计和监理等单位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单位全覆盖,力争创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一级单位。依托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整治,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加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保障。
以监管为法,盯好安全防护网的漏洞。要使安全生产防护网牢不可破,安全监管必须盯紧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时段、关键岗位,靶向发力,达到监管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效果。监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既需要造声势、运动式检查,更需要深入现场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的检查。既需要对生产经营单位检查,也需要对管理单位贯彻落实水利部有关部署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管检查不是“一阵风”、“地皮湿”,而是要出实招、求实效,切实推动监管机制的建立、完善、落实,实现水利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我们不能拘泥于走访、查阅等形式,更要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水利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施水利项目动态监管,推动市、县、乡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了精准监督、精准施策水平。要积极响应“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新思路,借助社会力量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更要凝聚起全社会力量,调动公众广泛参与到涉水行为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