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构建山水林田路多层次措施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增强林草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为乡村振兴绘就生态底色,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建立机制,营造氛围。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严守生态底线,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了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保法修订实施周年等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等方式,分享水土保持典型示范,线下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纪念品等途径向广大群众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综合治理,社会共建。近三年,信阳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55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级下达防治目标;累计实施完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64.5平方公里,通过坡耕地改造建设,部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生产道路和水利设施,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县区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探索共同参与水土保持治理。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公司+农户等模式流转荒山荒坡及坡耕地,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建设茶叶园、油茶园、果木园等田园综合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吸引社会资本5.71亿元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
强化监管,主动作为。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调,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为抓手,持续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审批,积极探索项目前期联合踏勘和联审联批,从源头上遏制了未批先建、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已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报备的核查比例,将核查信息按照生产建设项目“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的形式进行公开。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强监管,全面落实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审批率、补偿费征收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有了显著提高。近三年,全市累计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04个,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报备76个,开展验收核查项目45个;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525个。开展遥感图斑现场复核1437个,查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372个,对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产生了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