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1311142号提案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3-12-04

点击数:


类别:政治法律社会保障及其他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1311142号提案

 

张兴辽


 

   : 关于合理划定蓄滞洪区和制定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措施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建议交省水利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省财政厅研究办理

 

提出时间:2023080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趋频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极端强降雨事件次数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特别重大的洪涝灾害风险显著增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必须强化事前预防意识和预案准备,防患于未然。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将有条件地区有计划地蓄滞洪水,是为保全大局而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的全局统筹,是将总体损失降到最小的科学合理安排。如7·21”特大暴雨发生时,海河流域的8处蓄滞洪区相继启用,有效降低了卫河、滏阳河干流水位,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成效明显。

二、问题分析

我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极端强降雨事件时常发生,特别重大的洪涝灾害风险较高。如我省发生的75.8”特大洪灾,损失极其惨重;“21·7”暴雨洪水,郑州、新乡、鹤壁等城市受灾严重。

目前,我省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尚不完善,山洪灾害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如部分河道存在防洪标准低、行洪排涝能力不足、堤防不连续等问题。海河流域、淮河流域蓄滞洪区位置边界尚不十分清晰,规划不完善,分洪堰工程、排水体系能力差、建设标准低,防洪体系不完善。而处于蓄滞洪区内的群众人数众多,不少群众不知情或不理解,常防常备的意识不足,村镇盲目建设问题较为突出。一旦开启使用,群众转移难度大、损失多,蓄滞洪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但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划定的北金堤滞洪区,涉及河南、山东两省四市八县(区),区域土地面积347.38万亩,是防范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发生22000m3/s以上超标准洪水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受国家滞洪区政策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受限,区内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后,蓄滞洪区短期内启用可能性降低,由于防洪保安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群众有一定不满情绪,亟须制定细化管控措施,统筹安全和发展。

防汛救灾是“天大的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有关地区都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因此,统筹洪涝水蓄滞泄关系,合理设置划定和建设蓄滞洪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辅以必要的财政政策支持,在严格管控和促进发展的同时,遇到极端降雨天气紧急必要时有计划地启用,切实做到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保安全、减损失、促发展,是完善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有关建议

1.结合国家统筹部署,省级层面制定专项规划,合理设置相关流域蓄滞洪区,细化蓄滞洪区边界,对区域内河道、洼地、民堰、沟渠等进行整治、连通和疏浚,完善和提升分洪堰工程、排水体系建设等,提升分滞洪水和泄洪排涝能力。

2.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将蓄滞洪区边界控制线作为“红线”类落实到图面上,统筹优化蓄滞洪区空间布局,制定国土空间管制规则,合理布设有利蓄滞洪和人员快速撤离的基础设施,在确保防洪工程质量和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针对不同防洪风险等级区域,确定相应的搬迁安置和产业扶持规划,逐步推动人口外迁,或在低风险区规划满足防洪要求的避水连台式聚集型新村建设,引导轻工业、养殖业等产业在中低风险地区集中发展,在中高风险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4.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加大对蓄滞洪区产业帮扶、财政扶持、金融优惠、税收调节等,因地制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1142号提案的答复.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