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点
河南新闻广播:济源:坡地变梯田 让黄河少纳泥沙多汇清流

发布单位:发展研究部

时间:2023-09-25

点击数:


  河南新闻广播2023-09-21 14:26:27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朱圣宇

  

  9月21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报道,位于黄河北岸的济源示范区,山丘区面积占八成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经过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如今,济源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还让过去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促进沿黄地带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济源枣庙村核桃冬凌草基地 李乐乐/摄

  走进济源克井镇枣庙村的冬凌草种植基地,远处的山峦一片葱绿,近处的核桃林下种植的冬凌草长势喜人,村民们则忙着收割冬凌草。

  枣庙村冬凌草合作社理事长原战胜说,过去这里全是荒山秃岭,种不成庄稼,直到探索出林下种植模式才有好转。“我们这个地方坡度比较大,过去只长些杂草,每到夏季雨水来了,土壤表层的土都冲跑了。想方设法,在我们坡地上种核桃树,又在核桃树底下种冬凌草,既覆盖了杂草,又保持了水土,也增加了群众收入。把1000多亩地全利用了起来。”

  随着林下套种规模扩大,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保障冬凌草销路稳定通畅,带动家家户户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截至目前,枣庙村种植冬凌草3000多亩,核桃冬凌草间作面积达1500亩,亩均年收入4000多元。

  原战胜说,带来的好处是不影响村民外出上班,到外面挣钱;家里带娃的、上年纪的人平时在家也有活干;每年春季村民还可以通过加工冬凌草青草茶挣钱,每天工作两小时就能收入四五十元钱。

  与枣庙村自然环境不同,在济源承留镇大沟河村,清澈的大沟河缓缓流淌,两岸绿树红花相映成趣。这一“网红打卡地”让不少人慕名而来,在岸边露营、写生、纳凉、野餐。

                                                          △济源大沟河畔 朱圣宇/摄

  经常前来游玩的老人张自力向记者介绍,过去这里的山上树木比较少,黄土很多,现在已经看不见裸露的土地,河水也比以前清澈很多,好的空气和风景吸引他们经常来河边乘凉、聊天。

  现在这幅场景都得益于河南对大沟河实施的小流域建设工程。如今,山岭、河谷、森林、溪流等自然元素,与窑洞、民宿、露营、电商等现代元素叠加,形成了山清水秀、古朴时尚的村落。就在前不久,大沟河村还入选了“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大沟河村支书陈东平说,小流域治理以后,把杂草进行了清除,建设了塘坝,将河水蓄了起来。随着旅游资源不断增多,游人也就多了,每到周末,尤其是年轻人、骑行者都会到这里游玩。目前村集体收入一年有20万元左右。

                                      △济源蟒河湿地公园 李乐乐/摄

  济源山丘区面积超过80%,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济源的地形地貌,当地通过实施坡耕地治理发展产业经济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小流域综合治理让“脏乱差”的荒山村变成产业兴旺的乡村旅游“网红地”;淤地坝建设让汇入黄河的支流水质清澈……

  “济源原有水土流失面积达1515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2平方公里,坡耕地治理度达到90%以上。形成科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济源水利局副局长崔丙伟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