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1310123号提案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3-07-28

点击数:


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1310123号提案

 

农工党河南省委会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者:

 

   : 关于加大我省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建议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分别研究办理

 

提出时间:20230106


 

我省虽地跨四大流域,境内水系众多,但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 202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408.59亿立方米,人均411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70和1/5。城市再生水利用是将污水变为城市“第二水源”,缓解水资源矛盾、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我省水污染攻坚、百城提质等工作开展,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得到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再生水利用率低。2020年全省仅152座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了再利用,利用量约214万吨/日,利用率约为16.3%,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的24.3%,与先进城市如北京的利用率60%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厂网建设“先天不足”。我省已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但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再生水设施建设时缺乏统筹,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在选址时仅考虑收水需要的水力条件等,多布局在城市下游,未考虑后期再生水利用输配的需求,加大了污水再生利用的投资和难度。

三是再生水利用范围和途径不够广泛。我省再生水利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市政杂用、景观环境、空调水源冷热能等方面,其中80%以上用于工业电厂冷却水和景观环境用水,市政杂用和空调水源冷热能利用量不足5%。各地利用途径差异化较大,如郑州市90%以上的再生水用于景观环境补水,利用范围小、途径单一。

四是规划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我省虽编有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但缺少详细的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且与城市总体规划等衔接不足。价格政策机制、多部门协同制度、配套管理制度等尚不完善,难以全方位调动政府、部门、企业、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再生水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再生水的计量、利用方式等存在争议,甚至对再生水利用存在安全顾虑和抵触心理。

城市污水量大质稳,保守估算到2025年,我省可利用再生水量将达到500万吨/日以上,年可节约水资源约18亿立方米。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将管理体制、利用目标及途径、设施建设与运维、监测监督等以立法形式给予明确,加强法规保障。二是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分类制定工业、市政杂用、景观环境等再生水利用指南,明确其水质、处理工艺、输配、监测和风险管控等内容及要求,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试点带动。以郑州、开封第一批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推动我省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探索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二)加快配套管网建设。是因地制宜进行再生水设施布局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再生水水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设施等。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或新建再生水厂,扩大再生水“第二水源”供水能力。优先解决已建成管网输配能力不足问题,完善再生水终端提升泵站等建设,满足用户用水需求。二是同步配套建设再生水输配水管网。再生水厂与输配水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新建城市供水管网应同时建设再生水管网,将再生水纳入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新建开发区等应配套建设区域再生水利用工程并同步使用。三是打通输配管网“最后一公里”。加快再生水输配管网断头路、支管网的配套建设,优化干支管网上取水口的布设,使再生水直达企业、园林绿化等用户。

(三)拓宽再生水利用模式和途径。一是构建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城市建成区应以集中方式将再生水集中配送到用户,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和规模效应。对市政管网未覆盖的住宅小区、学校等,鼓励采用分散式、小型化再生水利用模式,就近回用于冲厕、浇洒绿地等。二是分类分质拓宽再生水的利用范围和途径。聚焦我省黄河流域、184个开发区等,加大城市再生水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对高耗水的火电、钢铁等行业,具备使用条件但未有效利用的,应严控新增取水许可。深挖城市建设领域再生水利用潜力,城市生态景观、绿化、道路清扫、河湖生态补水等杂用水应优先使用城市再生水。三是加大一用再用冷热能的利用。评估郑州、南阳等现有再生水作为空调水源冷热能应用节能减排效果,积极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小区等的再生水冷热能的推广利用。

     (四)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机制。一是规划引领。编制省、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明确利用总量、逐级分解,并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充分衔接。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建立水利、住建、环保等多部门协同机制。探索建立再生水利用统计评估方法、差别化价格机制、激励补贴政策等,激活市场活力。完善再生水生产、输配、利用等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保障用水安全。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再生水处理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以及再生水利用的生态、毒理效应等研究,提高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打造省级再生水利用试点城市或基地,加快普及再生水利用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0123号提案的答复.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