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每年的4月、10月,在黄河下游河道上,都会出现一群身穿橙色救生衣,手持GPS和资料本的人,他们时而乘坐在颠簸不止的冲锋舟上,时而跋涉在茫茫的河面上,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还要专心致志地操作仪器进行断面测验……
张: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朱:他们是在进行黄河下游河道统测,每年汛前、汛后都要进行一次。
张: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作为全河唯一一家拥有并实测1949年7月至今七十二年以来河南西霞院至山东高村段151个断面汛前(后)测验完整数据的单位,在幸福河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朱:为了黄河的治理保护,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的测验队员们与河面的惊涛骇浪搏斗,在宽浅散乱的河道上跋涉,在荆棘丛生的河滩青纱帐里穿行。
张:故事发生在1958年,那一年,黄河迎来了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峰,大水过后,到处都是一片汪洋,黄河滩区大面积上水,给断面测量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朱:在裴峪断面测量任务中,为了能及早完成断面测验,测量队员们就让小木船上的队员和大船分头行动。作业小组在测量中,突遇大风,不得不放慢速度,等断面测完时,此时天色已如墨染。
张:风大水急,测量队员乘坐的小木船一次只能坐三个人,大家一起过河十分危险,为了仪器和资料的安全,大家一直决定跑尺员和船工过河,其余人员背着仪器和资料徒步返回找大船休息。
当测量队员趁着漆黑的夜晚跑了十多公里来到了大河边时,此时怎么也找不到大船......“有人吗,测量队的回来了,
朱:还有人在吗?测量队员向大河对面的山边叫呀、喊呀,但始终没人回答,夜幕一片漆黑,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
朱:又累又冷,没有东西吃,也没有地方睡。于是两人就在滩地里来回的走,冷了就跑跑步,累了找个草窝休息一下,就这样慢慢等到了天亮。
张:两人浑身被霜打湿,双脚被冻得没了知觉,头发也染成了银色。可就是像他们这样在黄河滩过夜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朱:不论是外业还是内业,正是老一辈水文测绘人用最为简陋的设备、用非凡的坚韧与毅力,为黄河水文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张:如今,随着黄河水文测绘信息化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已向“智慧型”测绘转变,无人机、无人船、多波束测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尖仪器成熟运用,测绘效率和成果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朱:七十多年来,丰富而厚重的黄河水文测绘精神,滋养、鼓舞、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黄河水文测绘人。
张:最兴奋、最激动的是我们:(合)新生代测绘队员!
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是我们新一代黄河水文测绘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张:扬帆新征程,共建幸福河。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是我们这一代黄河水文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合:生逢其时应奋斗其时。
张:我们正从前辈手中接过黄河水文测绘的红旗。
朱:用脚步丈量着黄河两岸每一寸土地。
张:让黄河水文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合:满怀豪情地向世人宣告:我——们——来——了!
(演讲者: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朱芳琼、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