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人民治黄75周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今天,回顾治黄事业的历程,意义非同寻常。
自古以来,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黄河之险,险在河南。自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河南,大改道26次,有20次在河南。仅就我们开封而言,千百年来因黄河溃决而数次被淹,至今还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的歌谣。体弱多病,水患频发因此成了黄河的代名词。
1946年,人民治黄事业刚刚起步。75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沿黄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但彻底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悲惨历史,黄河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要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治黄的成就,作为新一代治黄人的我,没有经历过“一手拿枪,一手拿锨”修堤抗洪保卫解放区的艰苦斗争,可能没有太多发言权。但前段时间我非常荣幸的参与了“老党员讲黄河故事”纪录片的拍摄,这些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涛声和修防工的号子声长大的老黄河们可是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来黄河发生的巨大变化。
(大河安澜唱赞歌)
这位老人叫姚志泉,他讲述1982黄河发生了建国以后的第二次大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持续52小时。他说当时开封的黄河滩区基本上全部漫滩,由于大堤单薄,根石走失,坦石全部下滑,加上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黑岗口连续四道坝,同时出险,险情严重威胁大堤,一旦跑水。身后的十几个乡,几千群众就得受灾,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有队员说:咱们有车有石头还怕啥啊?)傻孩子,当时的黄河大堤又是土大堤,车辆运输上不去,只能靠人把石头搬到抢险的地方,最后在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党政军民齐上阵。哪地方出险就抢哪个地方,哪里出现险情就往哪里抛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到后来抢险的人都精疲力尽,拉着柳枝、拉着树枝都睡着了,最终才遏制了险情。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湿润了,沉默了很长时间后,又感慨道:现在可不一样喽,随着三次大复堤和堤防标准化建设及河道整治,险工全部石化,抢险全部机械化,再也不怕那黄河水涨上天去了。
(引黄兴利润汴梁)
(闫庆彦,今年75岁,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黄河了,曾经在黑岗口引黄闸工作过的他亲眼见证了引黄供水后的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前,黄河改道和频繁决口给中原大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开封依傍在黄河边上,土地贫瘠,沙荒盐碱十分严重,百姓衣食难维,为改变现状,让老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在确保防洪安全和除害兴利的方针指导下,全市人民修建虹吸涵闸工程,引黄灌溉。
自三座引黄闸建成后,灌溉农田近百万亩,淤改土地50多万亩,为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水源。开封沿黄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以前的开封人民怕黄河、恨黄河、无时无刻不想离开黄河”,现在是爱黄河、用黄河还来不及呢,更别说离开了。
(生态廊道促发展)
(咱们再来听听住在黄河岸边的转业军人王奕石是怎么说的)其实啊不仅是兰考,如今的开封,更是以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为轴,“十湖连通”工程打通城内互不相连的水域,坐船游览大宋御河,沿途包公祠、中国翰园碑林等风景尽收眼底。开封又因黄河再现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盛景,也为这座千年古城高质量发展、重铸辉煌,增添了新的活力。
听完老党员们讲完这些年来的黄河巨变,我们年轻党员心灵备受震撼、思想备受洗礼、精神备受鼓舞。事实证明,(治黄工作和其他革命工作一样,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想使国家建设好,黄河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
到这里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老党员们这感人至深的治黄故事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流金岁月,必将汇集成深沉隽永的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新一代黄河人牢记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全体河南河务局职工将继续为治黄事业,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团结奋进的力量!
(演讲者:河南黄河河务局 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