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1240697号提案
提 案 者:梁远森
通信地址:郑州市淮河西路39号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邮政编码:450006 联系电话:
联 名 者:
题 目:关于推进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规划实施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建议交黄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分别研究办理
2021年01月
目前郑州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是郑州市的基本水情。为解决郑州市缺水问题,建议加快推进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的规划实施。
一、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必要性
(一)严重缺水是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瓶颈问题。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的交会处,历来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提出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等具体要求。
目前郑州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然而,郑州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21立方米,不足河南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是郑州市的基本水情。从水资源供需角度来看,郑州市长期以来一直是“需大于供”,为解决郑州市缺水问题,建议加快推进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的规划实施。
小浪底引水入郑是缓解郑州市城市用水的重要调水工程。小浪底引水入郑工程穿越洛阳孟津县、偃师市、巩义市、郑州上街区、荥阳市及二七区等3市2区1县,工程全线长117.50千米,为自流引水,引水流量14立方米每秒,全年引水时长不低于290天(小浪底水库汛期调水调沙的75天相机引水),年可引水总量3.5亿立方米。
二、小浪底引水入郑具工程可行性
一是引水规模有保证。可利用现状小浪底水库南岸灌区引水隧洞,常年可稳定引水流量为7.7立方米每秒,非灌溉季节还可错峰增加引水6.3立方米每秒,达到14立方米每秒,灌溉季节也可采用加大流量供水的运行方式。
二是水源可靠。小浪底水库属于多年调节的特大型水库,小浪底南岸引水口位于库区,距大坝仅700米,具有良好的引水条件。
三是水质优越。饮用水源为水库上层水流,入库河水经库区沉淀后上层水清澈优质,供水线路全为隧洞及管道,沿途水质不易污染,引水水质有保证。
四是占地少。全线采用隧洞及管道引水,穿路、河等建筑物时也只有极少部位无法布置倒虹吸时才以渡槽形式穿过,尽可能少占地,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征地和拆迁。
五是全线具备自流引水条件,后期运行费用低。工程自现状小浪底南岸灌区渠首引水隧洞末端分水枢纽开始引水,引水高程232.00米,最终入尖岗水库上游贾鲁河,出口高程159.80米,总高差73.20米。
三、建议
建议尽快启动项目研究工作。该工程是郑州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战略需要,为郑州市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突然中断、黄河罕见缺水等)的重要水源和后备水源,由于本工程地跨洛阳市及郑州市,且涉及黄河取水许可指标,建议河南省有关部门及黄委会等研究支持,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坚定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