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1240630号提案及办理结果

发布单位:办公室(审计处)

时间:2021-10-28

点击数:


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

次会议1240630号提案

 

案 者:致公党河南省委会

通信地址:郑州市邢庄北街6号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名 者    

 

   目:关于重视与加强“黄泛区”地下水补充的提案

 

审查结果:立案                          

     

处理意见:建议交省水利厅研究办理

 

 

202101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这一战略高度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在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只有在河南段黄河国家战略与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区域战略是完全叠加的。就河南省而言,目前更多考虑的是“沿黄布局生态经济轴带建设”,比如“沿黄生态林走廊”、“炎黄观光文旅”等。河南作为中国的“粮仓”、“厨房”,却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困境。尤其是豫东平原作为农作物的主产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卫星云图上来看,一片灰黄色彩,明显缺乏绿色生机。这一区域正是历史上遭受过灾难的“黄泛区”。

       “引黄”成功解决“黄泛区”地下水匮乏问题,将对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我省东部农业和生态用水状况具有很大改观,不仅为豫东地区农业供水和生态补水、缓解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作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一、“黄泛区”缺水现状

       30年来,该地区降雨总体偏少,即使夏季偶降大雨,一时沟满河平,也只能维持几天时间,很快又干涸见底儿。农村灌溉用机井越打越深,有的机井要钻至30多米深才能找到水源。而30多年前深度只需挖7至8米就能见水了。现在,各个乡镇采取了集中供应饮用水,但有的地方尚不能保证24小时不断供应。近年来地下水是“越旱越抽,越抽越旱”,导致恶性循环。与此情形相对应的是,每年夏秋的黄河丰水季节(尤其是汛期),水资源却白白地流失了。理论上来讲,从郑州花园口放水,如果任由黄河水自由流淌的话,就可以满足“黄泛区”用水需求。

       二、“黄泛区”缺水成因

       第一,工业用水量增加很大。豫东地区以平原为主,丘陵地带较少,没有高大山脉存在,因此不具备自发的水源补给源头。但随着各个县市逐年持续提高工业投入,地下水的开采规模也是逐年增长的。但是,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又不能满足补充地下水的需求,导致大多数河床干涸见底,不见了昔日河水充盈、鱼虾游弋的景象。

       第二,农业灌溉用水的大量增加。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83%,占流域用水总量的25%。由于降雨量减少,农民不得不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浇水。之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旱了就浇水,用水量也是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的水位变得越来越深,地表总是处于一种长期缺水的状态。

       第三,农村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的用水量也是逐年增加的。之前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压水井,可以满足农户的日常需求,现在由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已经抽不出水了。现在的农村乡镇是集中供水,由于居住分散,供给线路过长过远,导致水压不足,偏远的村庄就会经常性地断水,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由于缺水、用水不便的原因,有些年轻人就不愿意回到农村生活,留在村子里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让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打了折扣。

       三、有关建议

       1、借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做法补充“黄泛区”地下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水线路自河南境内黄河渠村闸引水,利用濮阳市濮清南干渠输水,穿卫河进入河北省。在河北省境内,基本利用已有河渠输水,经东风渠、老漳河、滏东排河至献县枢纽,穿滹沱河北大堤后,利用紫塔干渠、古洋河、小白河和任文干渠输水至白洋淀。借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成熟施工经验,可考虑在郑州市惠济区或中牟县等地方建设大型沉沙池,其容量最好能够满足汛期时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的要求。由于沉沙池中的泥沙不能直接用于建筑材料,但可以用来埋填沟壑,或用来建造假山、美化环境。如果以此方法能持续并能安全地利用黄河沉沙,将大大提升黄河的安全系数,减少洪灾发生频次。

       2、借鉴“南水北调”施工经验,疏通“黄泛区”内现有的河道,在主干河道进行硬化处理,以减少水资源流失。组建考察小组,实地判断需要硬化的主干河道数目,以及乡村的次干河道的疏通情况。在主干河道有桥梁的地方修建拦水坝设施,控制水资源流量,便于向四周扩散疏水,充分涵养补充地下水。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630号提案的答复.pdf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