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21年06月01日 第04版)
□本报记者谭勇
四水同治,润泽中原。
一座座城,依水而建,诗与远方共融;一个个村,水润四季,生态与发展共生。
一部治水史,半部河南史。河南是中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境内大小河流1500多条。四水同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锦绣画卷。
三年前,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研判全省治水新形势,聚焦新老水问题,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提升治水成效的根本途径四个方面,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作出实施“四水同治”的战略部署,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
近三年来,全省四水同治累计谋划项目1724个,完成投资1905亿元。其中,2021年度谋划七大类929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72亿元,是2018年的3.1倍。一个个治水兴水的工程项目,连通城乡,通达江河,平衡生态,滋润民心。
中原大地,国之粮仓。农业的丰产丰收,离不开水源的灌溉,重大水利工程功不可没。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和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都在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列。
截至目前,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已经全线开工,明年年底实现主体完工。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朱留杰说,届时,将惠及洛阳、焦作、新乡的6个县(市、区),年引黄河水总量2.13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31.18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1亿斤。
“这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修复豫北地下水生态、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豫北清水走廊、改善区域水生态水环境意义重大。”朱留杰坦言,这一工程可连通西霞院、人民胜利渠、武嘉和大功四大引黄灌区,通过水资源调配,在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丰枯互补的中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同时,也将成为黄河与京津甚至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连接纽带。
“呼呼……”5月25日下午,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总干渠4#洞进口前,安全员正把功率为44千瓦的风机开到最大,源源不断为洞里送风换气。而在洞里,工人们正忙着出渣,这条总长2370米的4#洞预计今年年底贯通。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被纳入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符运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程建成后,年引黄河水量2.39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51.7万亩,补水面积20万亩,为城镇工业生活供水1.12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5亿斤,年农业灌溉总效益2.2亿元,年城镇供水效益4.8亿元。
以水绕村,以水活村,以水润村,以水亮村,郏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实施,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和姚庄回族乡茶食文化综合开发提供了可靠水源保障,美丽乡村因为有了水更加灵动。据介绍,姚庄回族乡以运粮河生态水系为中心发展特色旅游业,今年4月份以来,短短一个月就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绵延河水绕乡村,水乡田美景如画。“工程实现了北汝河、柳杨河、运粮河、芝河4条河流互连互通,惠及堂街、姚庄、李口3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增加蓄水量2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600余亩,受益群众4万人。”郏县水利局局长王伟说,沿河村庄地下水位普遍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四水同治”的全面实施,江河安澜,灌渠如织,人水和谐,中原大地不断谱写出一曲曲治水兴水的瑰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