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中原,润物无声。
看今日之中原,五谷丰登,粮食安全扛重任。行走城市乡村,生机勃勃,绿色发展奏强音。水幻化于无形,却和谐于丰收与绿色的二重奏。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河南创新性提出“四水同治”,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治水兴邦的“河南探索”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力量。
3年来,河南在探索“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之路上步履铿锵,水资源支撑更加强劲,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021年5月24日至2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水利厅联合组织“四水同治”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行程数千里,进城市、入农村,问群众、看企业,访典型、话发展,一路行,一路看,探寻“四水同治”的“河南答案”。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这是关于治水、兴水、节水、用水的思考之旅,这是关于河南在全国水资源格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求证之路。
一破:河南高质量发展“水瓶颈”
河南水资源极度缺乏,人均水资源量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
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工程不多等,成为制约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水瓶颈”。
河南省实施“四水同治”以来,一个个生动实践,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成为破解河南高质量发展“水瓶颈”的密钥。
这里有涵养水源的生动实践。伴随着上世纪末沿岸工业的崛起与发展,涧河上游水资源被过度开发,污染、枯竭、断流等现象触目惊心,百姓苦不堪言,对涧河整治翘首以盼。新安县通过引畛济涧工程,实施涧河生态河谷综合治理,让其重新归于灵动。清澈见底的河水、满眼尽绿的植被、水中嬉戏的白鹭,蜿蜒流淌的涧河,与不远处的函谷关遗址交相辉映。
这里有保障民生的有力举措。地处华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域的濮阳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备受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水质较差之苦。近3年,濮阳通过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全市120多万农村居民吃上了丹江水。“6月底前,濮阳市将实现丹江水全域覆盖,每年节约深层地下水开采量1.6亿立方米。”濮阳市水利局局长孙文标说。
灌区建设,既关乎国家的“粮袋子”,又关系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和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两者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65亿斤。
河南省以黄河、沙颍河、淮河水系为基础,谋划推进了十大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系连通,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一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
2021年5月27日上午,鲁山沙河综合治理城区段,郁郁葱葱、水若玉带,牛羊成群、白鹭飞翔,简直就是一处“大美草原”。
这得益于鲁山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对沙河进行综合治理。
3年前,这里却是景象迥异:大肆非法采砂,河道满目疮痍,基本功能衰退,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四水同治”让这里改了天地,换了新颜。
5月26日,在洛阳伊河湿地城区段,游客在这里拍摄短视频,怡然自得。伊洛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入选了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如今,通过“四水同治”行动,这里私挖乱采河砂的行为绝迹了,林茂水丰,人水相亲,尽显原生态之美。
3年来,河南省新增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各类造林1186万亩;新设立省级湿地公园24处,湿地保护率由47%增加到50.5%,建设河道绿廊5471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417平方公里;压采地下水达5.4亿立方米。
平顶山市的湛河、郑州的贾鲁河等,通过截污治污、河道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提升河湖自我净化能力,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净美的蜕变,全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越来越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极大增强。
3年来,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创新探索“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工作机制,打响黄河“清四乱”歼灭战,黄河流域认定“四乱”问题575个,销号率100%。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一局:“国之重器”的“水力量”
水利与国运攸关,水脉与国运相通。
南水北调,是对水资源的重新配置。甘甜清澈的丹江水一路北上,滋养着沿线人民,润泽着江河湖库。
焦作市以“四水同治”为抓手,对大沙河进行生态治理。自2017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过闫河退水闸,向大沙河等河流水系注入清澈的丹江水,至今焦作市境内生态补水累计达到6005.53万立方米,水质明显改善,扮靓城市。
中原江河湖库“喝”上了丹江水,水系之间互联互通,水质明显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天蓝、水清、花红、岸绿、景美的大美画卷正在中原大地渐次展开。
对标河南在全国水资源格局中的地位,河南省地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在构建“四纵三横、南北调配、东西相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中位置重要。
重新审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国之重器”,河南省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生态治理从“治标”转到“治本”上来,把黄河生态带、淮河生态带、大运河生态带和南水北调生态带串联起来,形成“丰字形”生态格局。
河南省将持续推进“四水同治”,构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通道,以黄河、沙颍河、淮河等自然水系为基础,以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为节点,统筹四大流域的“一纵三横四域”现代水网体系,为构建国家骨干水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出河南答卷!(河南日报记者 谭勇)
(原载于2021年5月29日《河南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