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确保灌区供水安全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卢凤民

发布单位:监督处

时间:2021-07-02

点击数:


  灌区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设施,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人民胜利渠作为豫北地区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自1952年4月开灌以来,为灌区农业生产、城市生活供水、工业供水以及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三年来,管理局大力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确保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实现了供水经营零责任事故,保障了灌区水利基础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人民胜利渠供水经营活动特征

  人民胜利渠是一个运行了近70年的老引黄灌区,供水经营活动十分复杂,具有“四多”的特征,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灌区供水经营活动种类多

  农田灌溉是人民胜利渠灌区主要的供水经营活动。除此之外,灌区还承担着为新乡市城市生活、工业企业、河湖生态环境以及灌区外补源的供水任务。多种供水经营活动互相交叉和叠加,具体要求不尽相同,这些都对灌区用水计划的编制、供水调度以及运营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诱发供水安全事故。

  泥沙淤积渠道输水安全隐患多

  人民胜利渠为引黄灌区。黄河水泥沙含量高,尤其是在汛期黄河行洪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灌区引水含沙量为平时的3至5倍,动辄达到15公斤/立方米以上,极易造成泥沙淤积,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下降、水位抬升。若不及时处置,很有可能诱发渠道漫溢事故,造成溃堤淹地损失。

  灌区高填方险工渠段危险源多

  人民胜利渠为平原型自流灌区。为保证灌溉水头,不少骨干渠道为高填方渠道,大部分渠段设计水位高出两侧地面1~2米,构成灌区主要的危险源。渠道堤防一旦遭到雨水冲刷或者人为破坏,堤防厚度减少或者安全超高不足,就会演变成为事故隐患。

  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风险点多

  人民胜利渠灌区共有10条骨干渠道,总长度接近200公里。设计流量在5立方米/秒以上的水闸有76座。桥梁、涵洞、渡槽等渠系建筑物达300多座;基层管理站点36处,这些都是需要分级布控的风险点。

  人民胜利渠供水经营活动的“四多”决定了灌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态势。为此,管理局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力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线下制度保障,线上动态管控,为灌区供水安全提供双重预防保障。

  构建双重预防体系

  2018年12月,管理局按照省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启动“双预防体系”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在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咨询机构指导下,人民胜利渠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开展。2020年8月,管理局成功构建“线下运行机制与线上信息化平台”相结合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了事故防范关口前移,落实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灌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安全供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完善“双预防”体系建设各级组织

  2018年,管理局依据《河南省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要求,成立灌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双预防”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与职责。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管理局安全办协作联动,具体负责全局“双预防”体系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局属各管理单位、机关科室专职安全员或安全信息联络员全过程参与线下与线上“双预防”体系构建,确保岗位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评估、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措施、技术培训等各项建设任务能够顺利开展。

  (二)制定双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019年3月,管理局安全生产“双预防”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双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双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计划,设定“双预防”体系构建时间节点,明确阶段工作任务。“双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局安全办协同运作,根据管理任务分工和岗位职责,对照“双预防”体系达标验收标准,建立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修订补充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考虑到组织机构复杂、工程与灌溉管理制约因素多、供水调度与经营计划性强、工程建设项目内容与性质均呈多样性等特点,管理局采用“线下基础性准备工作和线上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两步走”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模式。

  (三)形成“双预防”线下工作机制

  2020年4月,管理局委托“双预防”体系建设专业咨询机构并在其指导下,从“岗位人员的管理行为、水利工程与管理设施设备所处的状态、职工工作生活周边环境以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等四个方面,进行渠道、建筑物、管理站点、办公场所以及伙房仓库等危险源辨识和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确定岗位风险等级和风险点管控层级与管控责任人,并针对每类危险源,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安全防护、教育培训、个人安全保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为每个岗位人员设定个人账号,规定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任务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明确隐患评定标准,编制风险点及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为线上信息化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四)构建线上信息化管控平台

  2020年5~6月份,管理局在信息化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指导下,成功构建线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管理局和9个下属单位分别建立了基于PC端的风险管控预警平台。全体岗位人员使用手机扫码下载安装安全助手APP,参与不同层级的“双预防”线上管控,并通过示范操作培训,基本上能够运用手机安全管控平台开展日常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上报治理工作。

  (五)完善现场可视化辅助设施

  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同时,管理局按照“双预防”体系建设要求,完善现场可视化体系,作为双重预防的线下辅助设施。在渠首闸、浮箱式泵站、总干枢纽等主要风险点设置11个安全风险告知栏,提醒岗位职工及外来人员该风险点隐含的主要风险以及具体的管控措施。为36个基层管理站点的岗位人员设置风险管控应知应会牌和应急处置牌,明确各种岗位风险管控措施、注意事项以及针对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设置安全管理责任监督牌,公开岗位人员管理范围、职责、安全监管责任与监督人信息,促进形成监督制约机制。

  三、“双预防”体系保障灌区供水安全

  管理局在构建双重预防体系过程中,首先是将保障供水安全的各项措施与风险管控职责和日常巡检任务分配相结合,与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挂钩,着重做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单位和科室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做到领导带头履职尽责。其次,与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签订信息化平台后台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协议,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并能不断更新与持续完善。第三,将“双预防”体系的动态管理与运行维护费用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纳入单位年度支出预算,为“双预防”长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提供资金保障。第四,根据管理局组织机构调整和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安全管理平台信息库进行动态调整。第五,管理局安全办定期登录安全管控信息化平台,察看系统运行情况,监控预警信息,必要时下至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最后,修订管理局“双预防”绩效考核制度,配套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线上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形成奖惩激励机制。这些都为管理局“双预防”体系持续高效运行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管理局“双预防”体系经过系统调试和实践检验,闸门运行、渠道维护、机动车驾驶、电工、机械操作以及泵站运行等岗位人员以及办公室与后勤人员都能通过安全助手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熟悉风险防控措施、具体要求以及隐患上报、评审、整改、验收工作流程,能够运用手机终端APP开展安全生产“双预防”日常管理工作。局属管理单位安全预警平台运行正常,能够实时反映风险管控情况,及时发出预告、预警信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