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深入推进河长制 打造生态幸福河

发布单位:河长制工作处

时间:2021-02-18

点击数:


  阳光下的弘农涧河,顺着秦岭脚下向北流淌,河水清澈见底,葱茏飘摇的水草绿得发亮,几只洁白的红嘴水鸟,翻飞碧波荡漾的河面上。这是灵宝市第一总河长、市委书记孙淑芳近日在黄河一级支流弘农涧河巡河时看到的美景。

  近年来,灵宝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保护河湖安澜、恢复流域生态,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统筹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河湖生态持续改善,展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坚持以上率下,压实河长责任

  灵宝市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任总河长和黄河灵宝段河长,相关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担任跨乡镇河流河长,沿黄各乡镇、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分别为辖区河流河长,及时完善小微水体名录,将全市河流、水库全部纳入河长管理,全市共设立河长293名,组建巡河员队伍273人。在河道显要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435块,其中黄河河长公示牌43块,公开各级河长名单、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及监督举报电话。各级河长认真落实包河治水责任,2020年累计巡河12200余次,巡河率100%,发现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个。

  坚持全域治理,打造宜居之地

  强力推进废渣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修复。灵宝市域内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最东端,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为了减少河流重金属污染,灵宝市持续强化源头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封堵坑口1456个,封存无主废渣394.38万吨,处理矿渣2580万吨,覆土42.7万立方米,植树11.8万株,清除生产生活设施4734处,实施河流底泥无害化处理,清挖河道85公里,处置底泥237.4万方,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矿山开采对河流的污染。

  深入开展综合整治,河流生态明显好转。实施弘农涧河、坝底河、断密涧河共9段65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开展弘农涧河水面景观、樱花园、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临河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建设湿地4万平方米。投入人员1200余人次,清河65公里,清理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79万平方米,整治沿河养殖场5处,恢复生态1200亩。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污水处置等工程,铺设雨水管道23公里,在主城区和所有乡镇镇区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对沿河村庄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实现达标排放。河湖生态持续好转,每年都有2000余只白天鹅飞临函谷关黄河湿地栖息越冬。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保护发展完美统一。加快实施国土绿化、廊道绿化和城市绿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并举,大力发展林果业,促进水土保持。近年来累计封山造林92余万亩,森林抚育66万亩,建设梯田27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生态林925平方公里,经济林137平方公里,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3%。同时以寺河山为龙头,全力打造沿黄林果产业带,累计栽植林果115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坚持常态长效,健全治河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督促河长作为。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性工作议题和全市“月点评,季观摩”重点工作考核激励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倒逼河长责任落实。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也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河长制工作开展实地调研,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

  建立监管机制,提升管河成效。定期开展河长制专项督导检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在乡镇行政区交界水面设立19个监测断面,每周进行监测采样2次,对发现的问题在灵宝电视台《每周聚焦》栏目上进行公开曝光,督促限期整改。面向全社会聘任57名社会监督员,形成浓厚工作氛围,推动社会各界监督河长制落实见效。

  建立执法机制,依法治河护河。定期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涉河问题集中整治行动10余次。建立“河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发送检察建议4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件。探索建立“河长+警长”管理机制,持续完善河道水域治安管理,营造依法管水护河的良好法治环境。各执法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合力推动“四乱”问题有效整改,起到了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保护河流生态、建设宜居宜游灵宝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灵宝市将继续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入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让灵宝的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岁岁安澜的平安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三门峡市河长办 灵宝市河长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