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9年度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今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9年全省运行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2019年,我省处于机构改革磨合期,各级水利部门面对困难,勇开局面,夯实管理基础,强化行业监管,水库、河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河湖划界、岸线管理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取得新进展
一是水利工程摸底深入细致。省水利厅组织各地逐县摸排、复核小型水库底数和基本情况,经审核全省共有小型水库2362座,其中小(1)型567座、小(2)型1795座。在本次核查工作过程中,小型水库数据补充完整、更新情况较好的有安阳、新乡、焦作、驻马店、南阳等5个省辖市和巩义、邓州、汝州等3个省直管县(市)。同时,组织各市县开展堤防工程信息填报、水闸工程注册登记和险工险段排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堤防工程信息填报和水闸工程注册登记等工作,并排查全省主要防洪河道重点险工险段241处。
二是标准化管理进步明显。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省水利厅组织起草了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将于近期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印发。去年,省水利厅组织核查石漫滩、白沙、鸭河口、石山口等4个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018年度工程管理情况,均通过了考核。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督查。2019年4月份省水利厅成立检查组开展汛前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做好病险水库度汛准备,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8-9月,省水利厅组织对薄山、虎山2座水库,泥河洼滞洪区马湾拦河、进洪2座水闸和北汝河襄城县段堤防工程开展运行管理督查,查找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要求。编制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新增项目。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新增项目》,完善了水库、堤防、水闸等工程部分维修养护项目工作量和调整系数等内容。学习考察外省先进经验。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省水利厅组织省直水管单位赴浙江省学习大型水库水产养殖和小型水库市场化运作等先进经验,将借鉴吸收用于我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三是大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落细。在省水利厅门户网站公示了大型水库及中型水库大坝安全“三个责任人”,督促各市县公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防汛)“三个责任人”。
四是小型水库管理示范创建初见成效。推荐登封市和舞钢市申报国家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下达2019年度中央和省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补助资金6497万元;分级分类培训小型水库巡查人员3898人;开发建设了“小型水库智能巡查管理系统”,应用于登封市、舞钢市小型水库规范化运行管理。在维修养护资金使用上,郑州、三门峡、平顶山、安阳、驻马店等省辖市的部分县(市、区)落实较好,特别是确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水利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县本级财政另外安排50万元和中央、省级资金一并用于小型水库维修养护。
(二)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2018年水利部专项督查小型水库通报问题345个,325个已整改到位,20个正在整改,整改率94%;2019年水利部专项督查小型水库通报问题1387个,1272个已整改到位,115个正在整改,整改率91.7%,位居全国前列,水利部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点名表扬。省水利厅督查小型水库通报问题389个,308个已整改到位。小型水库督查问题整改工作较好的市县有安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信阳市水利局印发了《集中整治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的实施方案》《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面落实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责任,专项整治小型水库运行管理问题。2019年下半年,水利部启动了水闸工程专项督查暗访,河道水闸督查问整改率75.7%,整改工作较好的市县有新乡市、信阳市等。
(三)河湖划界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我省全面完成了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64条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6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告,白龟山等5个省管大型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在2020年度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鄂竟平部长对河南省河湖划界工作点名表扬。郑州市、三门峡市、许昌市、周口市、巩义市等市县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河湖划界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省水利厅对全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明确了我省22条省领导担任河长的河流和共产主义渠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责任。我省积极配合相关流域机构,收集提供了相关资料和成果,开展大运河、伊洛河、淮河干流、沙颍河、洪汝河和卫河(共产主义渠)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四)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不断强化
按照“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不含河道采砂)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转,在河南政务服务统一工作平台,统一规范“三级十同”申报审批事项、流程等,把审批时限压缩至10日,省水利厅共对38个涉河建设项目作出洪水影响评价行政许可。进一步加强涉河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2019年省水利厅组织对省级近三年许可的55个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召开会议专题分析了建设项目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涉河建设项目按照批复方案实施,保障河道防洪安全。
(五)其它重点工作统筹推进
一是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省水利厅于5月27日、7月8日分别印发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预防未成年人溺亡措施,5月29日、7月19日又2次召开专题视频会议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各级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溺亡知识的宣传,7月-8月省水利厅在河南新闻频道、河南广播电台《健康中原》栏目滚动宣传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经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上下共同努力,2019年未成年人溺亡事故总人数明显下降。
二是认真抓好水利风景区日常管理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省共设立水利风景区67家,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4家、省级水利风景区23家。近年来,省水利厅不断探索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口村水库把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与水库工程规划建设融为一体;石漫滩水库把水利风景区提升工程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机结合;许昌市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把水利风景区与河湖工程实施联建、联动、联管。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省运行管理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汗水密不可分。在此,我向长期奋战在运行管理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究对策,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推动深层次改革。
(一)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一是经营管理模式单一,社会参与度不高,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管理设施不完善,缺少必要的监测监控系统,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缺乏奖惩机制,没有实行常态化管理。四是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进一步完善,信息日常维护、更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工程安全隐患问题严重。一是大中型水闸普遍带病运行。2009年我省201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列入《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总体方案》,截至2019年下达资金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闸69个,其余正在等待资金除险加固。二是堤防水闸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大部分堤段未进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上下游、左右岸工程参差不齐,整体面貌较差。堤防、水闸工程划界确权比例较低,侵占工程管理范围违规建设、垦坡种植等破坏水利工程问题时有发生。三是病险水库依然较多。虽然经过了近20年新一轮的水库除险加固,目前仍有203座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其中大型2座,中型5座,小型196座。四是维修加固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库、堤防、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各级财政没有险工险段专项治理资金,险工险段隐患问题突出。
(三)小型水库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县(区)小型水库管护主体不合规、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及管理能力不足。二是投入机制不完善。多数县(区)未按水管体制改革要求落实小型水库管护经费,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安全鉴定、降等报废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县、乡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尤其乡级基本上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四是“三个责任人”不尽责。部分水库“三个责任人”履职不到位,有名无实。水库行政责任人对水库运行管理、防汛等情况不熟悉、不了解,技术责任人不懂水利工程专业技术,巡查责任人巡查记录不规范等。
(四)堤防水闸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一是工程底数不清。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堤防水闸工程管理较为粗放,个别地方去年填报堤防水闸工程信息仍存在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清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复核、完善。二是安全鉴定未全面开展。我省上一轮于2009年集中开展水闸工程安全鉴定工作,11年来大部分水闸未再开展安全鉴定工作,堤防工程险工险段安全评价工作尚未开展,还不能全面掌握工程运行状况。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我省一些工程特别是小型水闸和5级以下堤防,管理机构不健全,维修养护跟不上,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三、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运行管理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和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以实现水利工程安全、有效、良性运行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推动全年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促进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度汛安全。当前即将进入汛期,各地要以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为抓手,全力做好水库、堤防和水闸工程安全度汛工作。要将2506座水库特别是2362座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未履行完降等报废手续的小型水库,要按照原规模落实责任人和各项安全度汛措施。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保障重点环节。水利部已公布了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省水利厅公布了中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各市县要逐库落实辖区内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和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抓紧在新闻媒体和水库现场公布、公示,并汇总报省水利厅备案。已公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防汛)“三个责任人”的市县有商丘市、许昌市、驻马店市。
二是完善备汛措施,确保度汛安全。各地要结合汛前检查,进一步排查病险水库、水闸情况,建立台账,完善安全度汛措施。要优化、完善水库水雨情测报设施、调度规程或调度运用方案、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调度运用方案和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化防汛物资储备和宣传培训演练,防止水库溃坝、堤防溃口等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是抓紧开展培训,提高履职能力。2020年4月1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手册(试行)》和《小型水库防汛“三个重点环节”工作指南(试行)》。各地要采取分类分级的方式,对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实现各类责任人业务培训全覆盖,保证各类责任人熟悉相关要求和业务知识,做到各类责任人从“有名”到“有能”。
(二)加强运行管理标准建设。要加快推进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补短板强监管手段,因地制宜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管理保护范围划界,加强工程管理考核,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一要加快完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省水利厅将组织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逐一复核堤防、水闸工程基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各地要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组织做好水闸、堤防等工程基础信息数据的核对、更新,提高数据质量,做好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二要积极完善工程安全监测设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和自动化监测系统更新改造,完善小型水库水雨情监测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区域小型水库安全监管平台,开发、推广水库大坝安全智能巡检系统,推进重点堤防和水闸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工情水情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定期分析、自动预警相结合的现代化监测体系。
三要因地制宜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各地要把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作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目标,学习先进经验,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优先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且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工程或地区,充分发挥试点工程作用,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四要扎实做好工程管理考核和划界工作。省水利厅将制定印发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常态化考核工作,继续创建大型水利工程国家级管理单位。各地要将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与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有机结合,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国有水利工程划界任务。省直管5座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
五要强化管理队伍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指导,做好运行管理队伍的廉政风险防控,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摸清存在的问题、原因,切实有效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三)强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专项检查。要推动专项监督向常态监管转变,持续开展督导检查,督促问题整改,着力推进安全鉴定、降等报废等制度落实,防止监管的随意性,确保强监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专项检查。水利部今年将组织对6500座小型水库、4000座水闸、1000处堤防工程险工险段进行安全运行专项检查。目前,水利部已明确检查我省240座水库和202座水闸,并已派检查组赴各地进行检查。省厅将组织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和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切实做好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各地要对照水利部暗访小型水库技术标准和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逐一对辖属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进行全面自查,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自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对水尺模糊、杂草丛生、尾水渠堵塞等易处理问题,要现场督促立即整改到位;对不能及时整改到位的问题,要跟踪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全力解决2018-2019年小型水库暗访遗留“顽疾”。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堤防、水闸工程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对已发现的水闸问题继续督促跟踪整改,对下一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到位并报送相关信息。
三是积极推进水库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省水利厅已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型水库降等报废工作的通知》,近期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通知》,各地要按照要求,提出近三年大坝安全鉴定目标任务,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明确今年完成安全鉴定的水库数量、名录和时限,并组织实施;根据复核确定并拟降等报废的水库数量,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5月底前全面完成降等报废任务。省水利厅将通过季报、通报、督导检查等方式,督促各地完成年度工作计划。
(四)持续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以探索小型水库管理模式为重点,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以强带弱,逐步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一要继续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创建。在全省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检查、年终考评等程序,评选出6个省级示范县,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示范县,并在维修养护资金方面予以倾斜支持。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规范化,并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促进交流学习借鉴,鼓励更多县(市、区)参与示范县创建。
二要创新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管护机制。对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区域统一管理、以大带小等多种管护模式,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构,切实把小型水库管理好、运用好。要注重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培育小型水库管护市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三要管好用好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补助资金。2020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补助资金8505万元,各地要倍加珍惜,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资金。各有关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商财政部门,足额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并争取加大市、县各级财政投入;要建立本地区巡查人员补贴机制,按时报送年度投资计划、每季度末投资进度等信息。
(五)加快推进河湖划界和岸线规划编制
一是加快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各地要继续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基本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划界技术性、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告划界成果,并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推进划界成果上图,形成水利“一张图”。
二是编制完成主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我省22条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流和共产主义渠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进度,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编制完成并按程序审批。
三是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进一步简化、规范涉河建设项目申报、审查、文件运转等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监管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对所许可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要把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与扫黑除恶、“清四乱”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统筹协调,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清除违章建筑,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和防洪安全。
(六)持续抓好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
各地要强化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销号管理,完善警示标识,在重点部位及常年保持有深水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识,不留死角。加大重点区域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安排巡查人员劝离下水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七)强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以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湖为目标,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作为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有效手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文化科普建设,讲好河湖故事,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水利风景区;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水利项目,积极创建一批高质量水利风景区;依托各地水系治理和水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一批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作为展示水生态和民生水利建设成就的示范区。
(八)抓好骨干河道绿化工作
各地要切实贯彻落实3月6日全省骨干河道绿化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按照省水利厅和林业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全省骨干河道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年底前基本完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任务。
同志们,运行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开拓创新,履职尽责,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