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厅

法制日报:11省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创建 “三条红线”四项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发布单位:水政水资源处(省节约用水办公室)

时间:2015-06-02

点击数:


    十八大之后,水利部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择了两批105个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不同水资源、水生态条件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模式。

  目前,全国已经有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云南、江西、湖北、陕西、福建、贵州等11个省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各试点明确将“三条红线”四项指标作为试点建设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

  共建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家园

  据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同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目的是引导、推动地方加快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水系连通、水系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工作,加快转变用水方式,推动形成“统一规划、全面布局、综合考虑、分工实施”的水生态保护格局,探索符合我国不同水资源水生态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快构建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共建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

  据悉,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重点工作内容是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划定红线,首先强化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以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为重要举措,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以拓展城市水利工作为重要方向,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水资源保护、敏感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领域,有效改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以理念和认识的提高为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苏州开展六类十大项水生态修复

  徐州呈“九河绕城、七湖润彭”新格局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两年来,各地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建设,建立联动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河湖水系连通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修复力度,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各试点城市均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水利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整合相关资源,团结治水,形成“统一规划、全面布局、综合考虑、分工实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部分城市市委书记亲自部署、督办,市长亲自挂帅,统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其中,济南市成立了一把手市长为组长,主管水利、城建、环保三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济南市已完成水系连通、水源置换、截污治污、河道治理等工程203项,正在实施95项,完成投资195亿元。苏州市统筹水利、环保、城建等方面的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融资,三年计划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六类十大项水系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同时,在全面剖析存在水问题基础上,各试点城市均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水问题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着力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比如,徐州市制定了“水更清”行动计划,实施采煤塌陷区整治,增做湿地、湖泊,形成了“九河绕城、七湖润彭”的新格局,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了“由灰变绿”的靓丽转身。宁波结合近年来突出的城市防洪问题,着力加大排涝工作力度。北京密云县围绕首都饮水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邢台市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开展农业休耕试点,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构建完整均衡现代城市生态格局

  推行“河长制”落实河湖管理责任

  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紧迫、最关注的水问题基础上,各试点城市还以水系为脉络,构建系统完整、空间均衡的现代城市生态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城市发展定位要求,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试点建设中更加注重各种自然生态要素统筹,更加注重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相协调,更加注重城市乡村、地上地下、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保护。综合运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系列组合拳,充分发挥河湖水系连通在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方面的作用,实施河湖水系系统治理。

  比如,哈尔滨市遵循“以松花江为纲、以水定城、以水兴城”的理念,构建“一江两岸,一主两翼、南北双廊、多点共生”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格局。郑州确立了“用好丹江水、用活黄河水、留住天上水、多用再生水、保护地下水、治理洪涝水、倡导节约水”为重点的用水格局。

  此外,以制度为先导,带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各试点结合试点建设,进一步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将水权制度、水价机制、生态补偿制度等涉水改革任务纳入试点建设内容,进一步强化河湖管理、水资源综合执法等机制创新。

  据介绍,扬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得到国务院和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许昌市建立了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了分工协作、配合有序、推进有力的良好工作局面。济南、无锡、湖州等试点城市大力推行“河长制”,落实河湖管理责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