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变迁
河南地处中原、古代水系分属长江、淮河、黄河、济水4渎,遍布湖泊陂泽。
先秦时期的黄河,流经今郑州市北广武山下,东北流经今新乡市东、卫辉市南、滑县东,内黄东,流入河北出境。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的24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00多次,大的改道达26次,有5次大的变迁,泛滥范围,以郑州为顶点,北至天津,南达淮滨。
先秦时期的济水,分黄河南、北两部分。北流源出济源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今已并入漭河;南流本是黄河泛道,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视为济水下游,当时济水自今荥阳县北分黄河东出,流经今原阳县南、封丘县南,流入山东省。至唐代,河南省境段已为黄河侵袭淤积而湮没。唐宋时,曾在开封先后导汴水和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济水消失。
晋代以前,豫北卫河水系还未形成,当时太行山东麓的清水、淇水和洹水都流入古黄河。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于淇口作堰遏淇水东北流入白沟,以通漕运。晋代又将清水从入黄河改为东会淇水入白沟。隋大业四年(608年)利用清水和白沟开挖永济渠。北宋以后,更名御河。元末明初,始称卫河。
由于上述黄河泛滥改道,泥沙淤积和开挖人工河道的变化,济水消失,原属济水流域的贾鲁河上游及其索须河源流,改入淮河流域;卫河的形成,使黄河以北的水系发生很大的变化,终于演变成海河水系,使河南水系形成分属江、淮、黄、海4流域,直至今日。
先秦时期的黄河,流经今郑州市北广武山下,东北流经今新乡市东、卫辉市南、滑县东,内黄东,流入河北出境。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的24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00多次,大的改道达26次,有5次大的变迁,泛滥范围,以郑州为顶点,北至天津,南达淮滨。
先秦时期的济水,分黄河南、北两部分。北流源出济源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今已并入漭河;南流本是黄河泛道,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视为济水下游,当时济水自今荥阳县北分黄河东出,流经今原阳县南、封丘县南,流入山东省。至唐代,河南省境段已为黄河侵袭淤积而湮没。唐宋时,曾在开封先后导汴水和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济水消失。
晋代以前,豫北卫河水系还未形成,当时太行山东麓的清水、淇水和洹水都流入古黄河。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于淇口作堰遏淇水东北流入白沟,以通漕运。晋代又将清水从入黄河改为东会淇水入白沟。隋大业四年(608年)利用清水和白沟开挖永济渠。北宋以后,更名御河。元末明初,始称卫河。
由于上述黄河泛滥改道,泥沙淤积和开挖人工河道的变化,济水消失,原属济水流域的贾鲁河上游及其索须河源流,改入淮河流域;卫河的形成,使黄河以北的水系发生很大的变化,终于演变成海河水系,使河南水系形成分属江、淮、黄、海4流域,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