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利局发言材料

发布单位:办公室

时间:2007-02-08

点击数:


 

加强新农村水利建设  夯实新农村水利基础

(2007年2月8日)


    信阳是农业大市、水利大市。多年来,在省厅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们抢抓机遇,创新机制,大规模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狠抓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紧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水利取得快速发展。2006年,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夺“红旗渠精神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11万人吃上干净卫生的水,农业灌溉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灌区为骨干,以小型灌区和井塘灌为补充的农业供水格局,保障了全市粮食生产2006年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确保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初步走出了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广大受益农民投入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大干水利积极性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钱从哪来、工从哪出”的问题。一是支农资金捆绑投入。将涉及山、水、田、林、路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退耕还林、土地整理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实行连片治理,保证治理后的山、水、田、林、路都能综合配套,协同发挥作用。二是以奖代补引导群众投入。按照“政府支持,财政补贴,群众自愿,创新机制”的原则,市县乡三级财政多方筹措1000多万元作为“民办公助”引导和补助资金,按每万方大塘1000—2000元、每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1—2万元、每公里灌渠2000—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成一处,验收一处,并及时兑现奖励补助。三是回归工程引资投入。采取发放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公开信、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吸引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为家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贡献。至元月底,全市已吸纳社会各界投资1亿多元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四是组建用水者协会投入。组织灌区乡村用水户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依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工换工,以工还工”的办法,把各户承担的任务、所得到的实惠向群众讲清楚,使群众做明白活、出明白工,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全市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946个,参与农户14.96万户,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工问题。

    二、建管并重,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事干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2006年启动的民心工程,省厅安排我市分三批解决10.85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对工程高质量建设,对工程管理市场化经营,保证了11万人吃上干净卫生水。一是落实责任。建立和落实政府领导和水利等部门包工程项目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各工程建设行政责任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公示,实行社会监督。二是因地制宜。根据我市山区小水库多、丘陵干旱片多等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水源地,宜打井则打井,宜库区取水则库区取水,保证水源优质充足。三是确保质量。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施工安全关和验收关,对工程建设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对较大的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建设结束后经县以上卫生防疫部门对水质化验合格才能验收。四是严格督导。市县水利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督导组,驻工地对工程建设进行督查,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五是有效管理。对建成的饮水工程,采取乡村集中管理、承包、拍卖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等形式,明晰工程产权,有效解决了饮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运行问题。六是严格验收。三批饮水工程均由市政府组织验收,所涉及的75个乡镇、157处饮水工程验收组逐一验收,不留死角,不降低标准,确保建一处、成一处、群众满意一处。

    三、抢抓机遇,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信阳市大中型灌区较多,我们抢抓国家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06年度我市争取实施的南湾、梅山、鲇鱼山、石山口四大灌区二批共7期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年节水900万立方米,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在建设管理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建设管理,确保了“三个安全”。一是落实项目法人管理制度。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信阳市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建设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大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各项目单位成立建管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二是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对所有项目均实行国内公开竞争性招标,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三是严格资金管理。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加强资金使用审计,保证了资金使用效果和安全。四是强化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监理制度,建立工程质量保障制度,强化质量督查,使每个工程都建成优良工程。

    四、深化改革,明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

    我市从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入手,坚持实施“以产权换资金,以增量换存量”战略,积极吸引民营资本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现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拍卖、租赁、承包,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责权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新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按市场化规律,公开对社会招标、招商,解决了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问题。特别是产权明晰后,民间投资整修库塘堰坝,群众集资入股、大户承包后整修改造村庄大塘的比比皆是,实现了“塘变深、水变清、泥成肥、岸成荫,增加蓄水灌农田,建设生态小山村”的目标。全市已落实产权制度改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达36万多处,民营水利投资7000多万元。

    我市农村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了一些路子和办法,但与省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兄弟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做好新一年的各项水利工作,尤其是农村水利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再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二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强化项目管理,完善“管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争取解决15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做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四是积极争取扩大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对我市的支持,引导和帮助受益农户增加投入;五是结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