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筑牢根基 求真务实强水兴农

发布单位:办公室

时间:2011-08-19

点击数:


中共陕县县委  陕县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8日)

陕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全县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 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万人。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5万亩,可灌溉面积13.1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水利设施1182处,其中:水库13座、中小型灌区8处、提灌站63处、机电井556眼、人畜饮水工程239处。13座坝系骨干工程投入运行,5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点河道已纳入“十二五”规划。

多年来,我县人民发扬“红旗渠”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建成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我县连续十四年荣获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今年初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以乡镇水利服务中心、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提高认识

我县水利建设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还有相当差距。一是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十年九旱,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中小型病险水库没有完全修复加固,灌排体系设施老化、配套不完善,效益日趋衰减,水土流失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控制,薄弱的水利工程设施不足以抗击偶发的特大旱涝灾害。二是我县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的工作任务日益加重,水利服务领域从单纯的水利建设向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整治、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信息化服务等多元化拓宽。但全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特别是乡镇水利技术服务队伍专业不专、人员不固定、技术不精、人力技术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利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不到位。三是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为我们建立健全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四是水利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我县在建水利项目达15个,总投资1.7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按照上级的要求,重点解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技术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等方面53个项目,总投资16.5亿元。面对新要求、新机遇,面临繁重而艰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建立一支职能明确,精干高效,服务到位的水利建管队伍,迫在眉睫。为此,县委、政府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顺势而为,启动了我县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

二、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一是合理设置机构。设置13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实行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体的管理体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业务工作由县水利局统一安排、指导。二是科学设置设岗。按照“整合力量、专业互补、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基层水利服务中心的工作需求因事设岗,杜绝在编不在岗等现象发生。我县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机构的人员编制总数为47名,乡(镇)水利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事业编制3名的设主任1名。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对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工资与绩效挂钩,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实行相应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标准。县水利局每年要明确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年终由县水利局、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根据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所完成目标任务情况、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以及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确定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一年一考评,对考评不合格人员不发奖励工资;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人员按上级有关规定调离岗位。四是改革用人机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现有在编水利人员坚持“公开、平等、择优”方式实行竞聘上岗,优先聘用;编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目前全县各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在编人员大专文化程度40人,占在编人数85%,比改革前提高20%,平均年龄38岁,适应农村工作的需要。五是建立保障体系。改革后,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在编人员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元,今后将逐步加大其基础设施、工作场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群众的技术装备水平。六是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的规定,结合推广职业资格准入制,搞好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任期内必须接受30天以上的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用3—5年的时间,使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为使乡镇水利服务体系改革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永瑞同志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政府办、县编办、财政局、人劳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领带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及相关配套改革政策的拟定工作。第二,广泛宣传发动,加强舆论引导。县委、县政府就乡镇水利服务改革分别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门研究安排部署乡镇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各项工作。宣传部积极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广播电视台在新闻及影视剧空挡插播宣传标语、制作了专题片,县政府信息中心等新闻宣传部门也及时予以宣传报道。第三,积极探索,创新完善运作模式。我县结合农村“六大员”的推行,通过转化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强化保障、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构建了以乡镇为单元,乡镇水利服务中心为主体,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农村水利技术员参与管理,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四、突出服务、注重效益

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建立,明晰了职责、明确了任务、细化了目标、强化了责任。按照管理任务的不同,乡镇水利服务中心设立水利建管办公室、水政水资源办公室、防汛抗旱办公室和供水管理办公室,分级管理防汛突击队、抗旱服务队、集中供水公司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村水利技术员具体负责本村的水利业务工作,形成了完善高效工作机制,充分做到了基层水利工作有人管、管什么,有人干、干什么,有事干、出效益的良好局面,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水利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