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是一面旗帜

发布单位:办公室

时间:2011-10-18

点击数:


 

主持人:张绍刚
嘉宾: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

    河南地跨黄河两岸,因河而名,因水而兴,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孕育了华夏文明,而且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又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承载着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深切厚望。那么,河南目前的水利设施能否满足当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又面临怎样的困难和严峻形势?水利部门将如何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10月16日22时05分,河南电视台大型时评栏目《映象版》推出了《转变领导方式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命脉篇,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王光谦教授做客演播室,围绕水利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水利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中原水网”已经初具规模
    主持人:河南地跨黄河两岸,河南这个省名都和黄河有关,所以它也算因水而兴,王厅长,说到水,您能不能说说河南的水利有哪些特点?
    王树山:可以这么说吧,河南的水利特点,可以用四个“独特”来概括:一是区位独特。河南省是全国唯一的地跨黄河、淮河、长江和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二是地势独特。河南省三面环山。三是作用独特。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河南省境内先后开工建设了小浪底工程还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两个特大型水利工程。“一纵四横”、“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原水网”已经初具规模。这样,河南省在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的配置方面,应该说战略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四是水资源分布比较独特。河南省是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受季风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够均匀。从地势上来看,又是西高东低,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比较短的,一旦遭遇到洪水的时候,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它汇集很快,极易形成洪水。
    主持人:雨水汇集很快。
    王树山:对,雨水汇集很快,而且洪水的宣泄也很凶猛,极易造成很大的洪涝灾害。但是汛期过后呢,降雨量又大幅度减少,往往形成旱灾。所以说,我们河南省一方面是灾害频繁,另一方面水资源又是严重的短缺。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水利条件非常复杂,任务也非常艰巨。
    水利基础保证粮食生产
    主持人:王老师,刚才王厅长用四个特征来概括河南的水资源和水利特点,您对河南的水资源有什么样的印象?
    王光谦:我生在河南,现在工作在北京,对于河南有特别的感情。感觉河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缩影,水灾、旱灾是非常之多。现在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现在的河南水利应该说是一面旗帜。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一亿人口,历史上我们是吃不饱饭的,现在是因为我们水利搞得好,不仅解决了我们一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是    全国商品粮基地。
    主持人:粮仓
    王光谦:粮仓。夏粮的1/4是河南人民生产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通过了,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指导意见,所以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的水利基础好,对粮食生产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支撑。第三,我们河南取得的经验肯定可以在全国推广。
    潘益大点评
    水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
    主持人:那么关于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潘益大先生的评论。
    潘益大:水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问题。一要有全局观,把水利发展放在“三化”协调发展战略中来考量,不能只看鼻子底下的一地一域;二要着眼长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一时得失;三要有前瞻性,注意统筹城乡区域平衡,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九九归一,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治水、用水、管水,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这样才能做到天大旱时不缺水,天大涝时无水患,让宝贵的水资源真正为民造福。
    全省农村都要通上自来水
    主持人:群众比较关注饮水安全、污水治理和资金投入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问题,王厅长怎么理解普通百姓的这些心愿?
    王树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河南省在“十二五”期间,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总投资将达到1497个亿。
    另外,我们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最高原则。力争到“十二五”末,解决好河南省剩下来的近3000万农村居民和630万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再就是要实现我们河南省全部农村,村村通上自来水。
    同时,还要把水的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的治理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让水利移民能够安下心
    主持人:河南移民速度很快,老百姓基本上是满意的。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树山: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的移民进展顺利,16.2万农村移民已经集中搬迁。我感觉最关键的有四点: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优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能够办成大事的优势,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有机集成的优势,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善于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主持人:这只能说是一个好的开头,因为移民之后的后续任务还很多,包括他们以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对吧?
    王树山:对,如何使他们能够真正稳下来,而且能发展,能致富,融入当地的社会,这个事任重而道远。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给我们下达了任务,现在我们正在调研,要抓紧拿出一个对移民后期扶持的细化意见,直至使他们真正地能够不仅安下身,而且安下心。
    更好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主持人:从治水、节水、用水出发,河南水利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蓝图,王厅长能不能帮我们描绘一下?
    王树山:就是要在全省构建“四大体系”,实现“六大跨越”,打造“一个战略枢纽”。
    让水利更好地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当中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何平评论
    主持人:关于强化水利工作,保民生保发展这个话题,我们来听听何平的评论。
    何平: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常思“水之重”;走好“三化”协调路,要常怀“水之忧”;打造粮食核心区,要常修“水之基”。
    兴水利,就要有胸怀天下的责任与使命。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中原百姓,维护国家安全,夙兴夜寐,不忘水利事大;
    除水害,就要有心系苍生的大爱与良知。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饮水能否安全?居安思危,不忘水利事急;
    定水策,就要有振兴中原的远见与智慧。大兴农田水利,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宵衣旰食,不忘水利事重。
    对水资源保障要求更高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水库2361座,整修加固河道堤防1.6万多公里,修建蓄滞洪区13处。发展万亩以上灌区255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21万亩。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31公里河南段建设进展顺利,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迁安目标已基本实现。
    近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稳步发展,河南省以占全国1.47%的水资源量养活着占全国7.6%的人口,生产着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而且在水利建设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兴中原的强大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统筹协调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南水北调干渠和受水配套工程、水库、河道及城市生态水系组成的水网体系。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研究设立黄河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来源:2011年10月17日《东方今报》第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