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学彦)10月13日,《河南日报》一版推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命脉篇《丰水兴利保发展》,并配发何平文章《水润中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科院院士王光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的水利是全国水利的缩影,这篇文章提出的治水新思路、新观念,不仅对河南,对全国也有借鉴意义。
谈出了忧患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表示,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做好水利工作对中原崛起的重要意义,更可贵的是清醒地认识了河南水利工作历史和现实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对河南水利事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过是一个杯底,而河南省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杯底的1/5。”王浩对文章中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他说:“对于水资源短缺的河南而言,必须立刻唤醒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王浩说,河南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极端和突发事件频繁等。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要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积极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当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谈出了治水新路
站位高、观点新,是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对“新十八谈”命脉篇的最大感受。他说,这篇文章紧扣中央精神,立足河南实际,纵论用水管水,探析转变路径,很多观点发人深省。
王光谦说,现在人人都在谈水的重要意义,都在谈发展水利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为什么水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始终难以破解?这篇文章提出的“水利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误区,根子是领导方式、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问题”直指要害,令人深思。
他说,文章提出破解水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水利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难能可贵。
谈出了战略谋划
王光谦说,文章在谈到河南水利的发展远景时,提出要从国家层面来认识河南水利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将河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气魄宏大,催人奋进。
他说,河南地跨四大流域,打造“南北调配、东西贯通”的中原水网,具有现实性和战略性。中原水网成,不仅水润中原,更利在华北。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王光谦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后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有些地方土地出让收益多,水利需求小,而河南正好相反。河南应向国家积极建议,将土地出让收益实行全国统筹。河南的粮食支援了全国,河南的粮食生产、水利建设也理应得到全国的支持。
(来源:2011年10月16日《河南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