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支撑和保障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水平的1/2,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10,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为破解水资源短缺这一发展瓶颈,我市摒弃“以需水定供给、辟水源保发展”的老路,积极探索“强化用水管控、导引供需平衡”的新路,不断推动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落实,支撑和保障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严格水资源论证为重点,着力强化用水总量控制措施。一是严格规划管理。近几年,我市先后组织编制了一综规、四专项(既:水资源综合规划、给水、排水、节水、护水专项规划)等规划,并注重发挥相关规划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为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奠定了基础。二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发展改革、城乡规划部门把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审批的前置条件,进一步推动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落实。通过严格水资源论证,否决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三是严格地下水管理。对城市规划区地下水严格按照开发区、保护区、保留区进行分区管理。加大地下水压采力度,2010年以来,共封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362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450万立方米。
二、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平台,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一是示范工程带动。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建设了175个节水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创建工作,我市有44个单位被授予省级节水型单位。二是中水利用引动。编制了《郑州市再生水利用规划》,启动了总投资8.5亿元的郑州市城市中水综合利用工程,计划铺设再生水三环管线和相关利用管线,大幅度提高城区再生水利用率。通过政策引导,目前我市电厂主供水源基本都为再生水。三是落实法规促动。制订了《郑州市用水定额实施细则》,全面落实了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目前全市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单位近3000个。四是宣传教育推动。利用新闻媒体、BRT公交站台、地铁车厢等平台深入开展了水情宣传教育。从2009年开始,分期分批对全市各中小学节水辅导员进行了培训,编印了“水育”教材,以节水辅导员为依托,普及开展了中小学“水育”课程教学,累计有26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三、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夯实水环境质量提升基础。一是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该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政协列出35个生态水系建设方面的课题,组织进行了调研和专题议政会。市政府共召开了28次周例会推进生态水系建设,目前牛口峪引黄调蓄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强力推进;重点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工程等四大项目正扎实推进。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为解决我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我市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目前在建和近期将建的污水处理能力在100万吨/天以上。三是加快实施“水清河美”工程。制定了“水清河美”工程方案,强化落实“河长制”、“水长制”责任制,启动了城市河流清洁行动。
四、以制度体系构建为支撑,着力发挥倒逼效应。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郑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考核工作组、考核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健全相关制度。市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配套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责任分工、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启动了相关考核工作。三是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经与市目标办协商,我市已将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随着制度体系的构建和传导,倒逼效应日益显现。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政府普遍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摆上了重要议程,以水资源“三条红线”定经济发展、转用水方式、谋污水整治的意识不断强化。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利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我市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还存在水环境质量仍需大幅度改善等问题。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我市都市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