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36期:践行群众路线 全力服务抗旱
因持续高温少雨,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秋旱,严重影响了麦播工作的开展。据10月15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为1653万亩,其中,旱地缺墒1168万亩,作物受旱485万亩,发生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12.5万人,主要分布在三门峡、洛阳、平顶山、鹤壁、许昌、济源6市等豫西、豫北山区和丘陵地区。10月14日我省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普降小雨,旱情仍然不能缓解。
今年以来,省水利厅已经积极组织各地成功抵御了夏旱、伏旱带来的灾情。针对这次秋旱,省水利厅坚持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把抗旱减灾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生动实践,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安排部署有关领导深入各地调查了解旱情,认真解决群众在抗旱种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抗旱种麦服好务。截至10月15日,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4.96亿元,日最高出动劳力105万人,开动机电井38 万眼、泵站819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2万台套,累计抗旱浇地3207万亩次。在抗秋旱保麦播工作中,省水利厅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密切监测。省水利厅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21处固定测墒站、87处自动测墒站、16处移动测墒站,以及150处地下水自动监测站和1300处人工监测站,密切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墒情动态变化,加密监测频次。
二是科学调度水源。水源是抗旱工作的关键,为应对当前旱情,省水利厅加强水源管理和科学调度,突出抓好水量的科学调配,按照抗大旱、抗长旱的要求做好灌溉用水计划,尽最大可能为抗旱浇麦提供充足的水源,切实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抗旱效益。同时,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黄河西霞院水库下泄流量,为我省引黄灌溉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工程维护。为做好抗旱灌溉工作,省水利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辖区内的渠道、涵闸、机井、泵站等灌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引水渠道畅通,灌排设施正常运行。针对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的手段来解决。在有水源但灌溉设施差的地方,采取工程措施来解决灌溉问题。
四是做好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是抗旱工作的重点,水利部门组织了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抗旱浇麦时发生的困难,以及灌溉设备短缺等问题,为群众抗旱浇地提供各项服务。同时受旱地区的县级、乡级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装备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为困难群众浇地、为吃水困难的群众送水,提供维修、租赁抗旱机具和其他技术服务。
今年以来,省水利厅已经积极组织各地成功抵御了夏旱、伏旱带来的灾情。针对这次秋旱,省水利厅坚持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把抗旱减灾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生动实践,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安排部署有关领导深入各地调查了解旱情,认真解决群众在抗旱种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抗旱种麦服好务。截至10月15日,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4.96亿元,日最高出动劳力105万人,开动机电井38 万眼、泵站819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2万台套,累计抗旱浇地3207万亩次。在抗秋旱保麦播工作中,省水利厅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密切监测。省水利厅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21处固定测墒站、87处自动测墒站、16处移动测墒站,以及150处地下水自动监测站和1300处人工监测站,密切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墒情动态变化,加密监测频次。
二是科学调度水源。水源是抗旱工作的关键,为应对当前旱情,省水利厅加强水源管理和科学调度,突出抓好水量的科学调配,按照抗大旱、抗长旱的要求做好灌溉用水计划,尽最大可能为抗旱浇麦提供充足的水源,切实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抗旱效益。同时,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黄河西霞院水库下泄流量,为我省引黄灌溉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工程维护。为做好抗旱灌溉工作,省水利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辖区内的渠道、涵闸、机井、泵站等灌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引水渠道畅通,灌排设施正常运行。针对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的手段来解决。在有水源但灌溉设施差的地方,采取工程措施来解决灌溉问题。
四是做好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是抗旱工作的重点,水利部门组织了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抗旱浇麦时发生的困难,以及灌溉设备短缺等问题,为群众抗旱浇地提供各项服务。同时受旱地区的县级、乡级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装备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为困难群众浇地、为吃水困难的群众送水,提供维修、租赁抗旱机具和其他技术服务。